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思想的想象

思想的想象

  • 字数: 76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荷兰)扬·波尔,埃利特·贝特尔斯马 等 编 著 张颖 译
  • 出版日期: 2013-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2234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87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以图释理、以图说史:区别于众多“图说”类著作,本书中所附的大量精美的插图并非只是为了修饰文本,而是真正地构成了与文字同等地位的主体性内容。它们既是对哲学这种所谓抽象思维的图解,又使哲学这门学科一直以来所处身其中的历史语境具体可见。但图片的作用不止于此:它们还巧妙地彰明了哲学与科学、技术、艺术和宗教的关系。
    2.视野宏阔、见解独到:本书囊括了从公元前7世纪直至当代的世界哲学发展历程,除了西方哲学思想外,印度哲学、近东哲学、中国哲学的伟大传统都被包括在内,由此体现了破除“西方中心主义”的宏阔视野和多元文明对话的时代特征。
    3.体例新颖、内容精当:全书共分九大部分,从哲学在古希腊—罗马、印度和中国的诞生,一直讲述到当下这个时代。每一部分的导论把这一时段的哲学放置到比哲学的内部发展更为广阔的背景之中,还给出彼时的文化和历史特征。正文除了对东西方不同历史时段重要哲学思想加以精当梳理和解读外,还辅之以大哲学家们的生平小传、文献举要以及著作摘录。由此,整部书内容由点到面,经纬交织,浑然一体。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优秀的哲学史普及读物,囊括了从公元前7世纪直至当代的世界哲学发展历程,除了西方哲学思想外,印度哲学、近东哲学、中国哲学等世界哲学的主要分支都被包括在内,由此体现了破除"西方中心主义"的宏阔视野和海纳百川的丰富内涵。除了对东西方不同历史时段重要哲学思想的精当梳理和解读外,本书还收录了对哲学大师经典著作和话语的摘录,还有哲学大师本人的简单传记和作品目录。当然,之所以名之为"图说",是因为本书图文并茂的生动形式,本书中的图片,不仅包括哲学家的肖像,更有他们所处时代以及后人所作的最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和其他图像资料,这些图片一方面以具象的方式诠释哲学思想,一方面烘托、渲染了每种哲学思潮得以产生的活生生的时代背景,这种以图说史的方式在哲学史读物当中还是非常新颖的,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代表性作者:
    埃里克·许理和(ERIK Z?RCHER,1928)。著名汉学家,莱顿大学东亚历史学教授。
    萨缪尔·耶瑟林(SAMUEL IJSSELING,1932)。著名哲学家,卢汶天主教大学现当代哲学史教授。
目录
导论/1
第一部分 古典时期/5
希腊哲学的开端/6
神话/7
“哲学”一词/8
前苏格拉底 /10
阿纳克西曼德/10
毕达哥拉斯/12
赫拉克利特/13
克塞诺芬尼/14
巴门尼德/15
爱利亚派/15
德谟克利特/17
阿那克萨戈拉/19
智者派/20
修辞学和训练/20
苏格拉底/23
重新起步/23
对无知的意识/24
柏拉图/27
哲学赞词/28
垂直象征/29
理念论/30
洞喻/31
体系化/33
亚里士多德/35
老师与学生/36
术语/38
逻辑学与认识论/38
反思存在/40
潜能与现实/41
“形而上学”/43
物理学/44
心理学/45
伦理学/45
雅典化和罗马时期/47
斯多亚派/48
塞涅卡/49
伊壁鸠鲁主义/50
怀疑论/52
塞克斯都? 恩披里柯/53
柏拉图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55
体系化/55
讽喻/56
普罗提诺/57
古典哲学的永恒主题/59
普罗克鲁斯/60
哲学与基督教/62
护教士/62
圣奥古斯丁/63
波埃修/68
第二部分 印度/71
印度思想要义/72
印度哲学/72
宗教背景/72
业/73
转世/74
最终解脱/75
宇宙的周期性解体和新生/76
灵魂的永恒和原初物质/76
起源/77
吠陀,印度教之源/77
《奥义书》哲学/79
终极实在/80
薄伽梵歌/81
耆那哲学/84
宇宙/85
知识与真理/86
系缚与解脱/88
印度唯物主义/90
本原与认识论/90
佛教哲学/92
佛教作为宗教/93
四圣谛/94
缘起/95
无常/96
无我/97
补特伽罗论者/99
说一切有部/100
其他小乘部派/101
大乘/101
龙树及中观学派/102
空论/104
瑜伽行派:无著和世亲/105
唯识/106
阿赖耶识/107
佛教逻辑学:陈那/108
印度哲学/110
数论派/111
数论派的宇宙论/111
数论派与解脱/113
瑜伽派/113
正理—胜论派/115
正理—胜论派与解脱/116
弥曼差派/117
弥曼差派的宇宙论/118
弥曼差与解脱/118
吠檀多派/119
商羯罗与不二论/119
不二论与解脱/121
限定不二论:罗摩奴阇/123
限定不二论与解脱/125
二元论:摩陀婆/127
第三部分 中国/131
古典时期/132
战国/132
中国思想的核心问题/134
百家争鸣/134
孔子的伦理哲学/136
道德至上的理想/138
孟子和荀子/140
早期道家:老子和庄子/142
道/143
逆流/146
法家/149
以法为本/149
阴阳家/151
集大成者:邹衍/152
古帝国时期 /154
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154
儒家的胜利/156
汉朝的综合: 董仲舒/156
《淮南子》: 道家的综合/158
王充的怀疑论与后来的批评/159
汉末/160
中古时代/162
三个世纪的分裂/162
儒家与新道家/163
何晏和王弼/164
向秀和郭象/165
道教/166
佛学传入中国/168
佛学式新道学/169
僧肇/170
判教/172
佛学的黄金时代/175
隋朝(589—618)和唐朝(618—906)/175
天台宗和华严宗/177
净土宗/178
禅宗/179
新儒家的综合/182
前现代中国/182
新儒学/185
朱熹的“唯心主义”/188
其他流派/18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