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文献信息检索教程

文献信息检索教程

  • 字数: 30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刘富霞 主编 著
  • 出版日期: 2016-09-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47013
  • 版次: 3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6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适应当今信息社会的需要。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书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突出能力培养为准则,从系统性、权威性、新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出发,结合实例介绍了与文献信息检索相关的检索基本原理、检索方法、检索途径、检索工具、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及文献信息的综合利用等知识,重点结合图书馆、专职信息机构、各种数据库及网上各种信息源,讲解了各种文献信息的检索方法、策略和检索步骤。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各个专业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教材用书,也可作为其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信息需求人员和图书、信息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第3版前言
第1章文献信息基础知识
1.1文献信息的概念
1.2信息资源的分类
思考与练习
第2章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2.1文献信息检索
2.2文献信息检索语言
2.3文献信息检索工具的分类
2.4文献信息检索技术
2.5文献信息检索的途径、方法和步骤
2.6检索结果评价
思考与练习
第3章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
3.1图书馆概述
3.2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3.3图书馆服务类型及项目
3.4网上图书馆及其使用方法
3.5数字图书馆
3.6移动图书馆
思考与练习
第4章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4.1网络信息资源概述
4.2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方法、工具及途径
4.3常用搜索引擎的介绍
思考与练习
第5章图书文献信息检索
5.1图书文献获取途径
5.2图书信息的查询及获取
5.3电子图书
思考与练习
第6章期刊信息资源检索
6.1中文期刊信息资源简介
6.2中文科技期刊检索系统介绍
6.3期刊信息检索的其他方法
思考与练习
第7章特种文献信息资源检索
7.1标准文献信息资源检索
7.2专利文献信息检索
7.3学位论文文献信息及其检索
思考与练习
第8章数据与事实信息资源检索
8.1工具书
8.2数据与事实数据库检索举例
8.3网上经济统计信息资源的检索
8.4其他网上免费信息的检索
思考与练习
第9章文献信息资源综合利用
9.1课题查询及论文资料搜集
9.2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
思考与练习
附录根据课题实施的文献信息检索报告模板
参考文献
摘要
“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公共基础课程,对于着重培养实用型、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而言,开设此课程,不仅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更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书第2版自2009年出版后,已8次印刷,深受广大读者和同行的好评和关注,尤其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所关注。为使教材更好地适应当今高职教育的改革需要,更好地进行教和学,在遵循简化理论、注重实用、方便教与学的思想主导下,我们对第2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不仅对原有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同时增补了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个人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也更加注重高职大学生的实际,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具体修订内容: 1结合当前信息环境的变化,对第2版第3~8章的内容进行全面更新,增加了实例教学的内容,并对第1、2、4章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 2在本书第9章,把文献检索与学生创新能力、学生毕业设计等相结合,增加文献分析、毕业论文的写作内容,突出“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材附加了单元实训练习手册(电子版),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各单元的知识要点、检索操作步骤、方法和技巧。 4为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自学,配备了电子教案和教学课件。电子资料可通过liufuxia@163com或电话13683918333联系索取。 本教材编写特点: 书中内容的组织和编排,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点和高职高专院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简化理论、注重实用、方便教学,遵循信息检索与利用的规律,定位准确,难易程度以够用为度,注重学生信息获取方式、方法和利用信息分析问题、解决具体问题能力的培养,内容先进、权威,重点突出。 本书由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刘富霞担任主编,负责全书的统编工作;由闫兵、郭莉娜担任副主编;参与本书编写的老师还有刘真、崔蕾、李金建、杨洋、洪立辉、张婉兵、余梦媛、刘冉、王丹丹。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源,借鉴了许多机构的网上资料,以及全国已出版的同类教材和专著,许多作者的研究成果也成为我们丰富的写作素材。在此,谨向给予我们帮助与支持的个人与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甚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