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技术创新管理

技术创新管理

  • 字数: 34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宇,高良谋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6-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24397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9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提供了梳理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的框架,介绍了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的近期新发展,配合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以便读者形成技术创新管理的知识体系。全书侧重于知识性和理论性,能够帮助读者厘清理论演化脉络和学术入门。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的介绍了技术创新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全书共分为八章,从工业革命的颠覆性到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觉性,本书首先介绍了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在中、微观产业层面的映射和延伸,然后转入技术创新的微观视角,介绍了流水线与精益生产、大规模定制和模块化理论,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介绍技术创新与组织创新的关系、与知识管理的关系以及开放式创新模式,很后介绍以知识创造为特征的创新型企业和创新集群,强调了创新驱动的微观和中观条件。
本书提供了梳理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的框架,介绍了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的近期新发展,配合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以便读者形成技术创新管理的知识体系。全书侧重于知识性和理论性,能够帮助读者厘清理论演化脉络和学术入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物流管理和MBA等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用书,亦可供相关领域的企业、科研人员和政府决策管理者作为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李宇,男,1979年出生,管理学博士。现任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8—2005年在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习,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5—2008年在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习,获博士学位,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国家公派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管理研究生院作为访问学者,当前研究方向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与科技政策。近年来在靠前外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篇被SSCI、EI和CSSCI收录,获得省部级奖励5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课题10余项。
高良谋,1男,1959年出生,经济学博士。现任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国家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企业管理学科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9年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当前研究方向为当代管理理论。近年来在靠前外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多篇被CSSCI收录,获得省部级奖励1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社料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2项,其他省部级研究项目20余项。
目录
目 录

导论 创新:从工业革命的颠覆性到企业革命的自觉性 1

第一章 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 7

第一节 熊彼特创新理论 8

一、创新概念的提出 8

二、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9

三、创新理论的评价与发展 12

第二节 技术创新与工业革命 16

一、技术创新与工业革命的循环促进 16

二、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创新规律 17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导向 20

延伸阅读与讨论题 21

第二章 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 23

第一节 熊彼特假设 24

一、“熊彼特假设”的提出 24

二、“熊彼特假设”的争议 25

三、“熊彼特假设”的启示 25

第二节 倒U关系模型 26

一、“倒U关系模型”的提出 26

二、“倒U关系模型”的形成机制 27

第三节 非线性关系的多视角解析 29

一、企业控制力视角的解析 29

二、动态演化视角的解析 34



VI

技术创新管理

三、产业成长阶段视角的解析 35

四、多元互构视角的解析 37

五、规模阈值视角的解析 41

延伸阅读与讨论题 42

第三章 流水线与精益生产 43

第一节 福特的流水线革命 44

一、制造流程的创新 44

二、福特制管理模式 49

第二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成功 57

一、丰田生产方式的起源及理念 57

二、丰田生产方式的特征 60

三、丰田生产方式的创新路径 62

第三节 精益生产理论 66

一、精益生产的内涵 66

二、精益生产的影响与发展 70

延伸阅读与讨论题 74

第四章 大规模定制与模块化理论 75

第一节 大规模定制 76

一、大规模定制的提出及其特征 76

二、大规模定制的实现方式与局限性 81

第二节 模块化理论 88

一、模块化理论的兴起 88

二、多视角的主流模块化理论 92

三、模块化理论的局限性 96

第三节 模块化理论在大规模定制中的应用 101

一、大规模定制中的产品设计模块化 101

二、大规模定制中的生产流程模块化 104

三、大规模定制中的组织模块化 106

延伸阅读与讨论题 109

第五章 组织变革与技术创新 111

第一节 技术与组织的关系 112



VII

目 录

一、技术决定论及其局限性 112

二、技术结构化理论及其局限性 114

三、技术与组织的互构论 117

第二节 组织变革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119

一、组织变革的内涵 119

二、组织变革的内部影响因素 121

三、组织变革的外部影响因素 127

第三节 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联关系 135

一、战略导向型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联关系 136

二、学习导向型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联关系 137

第四节 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作用 139

一、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演化特征 139

二、不同企业生命周期的协同作用模式 141

三、不同组织权力分布的协同作用模式 144

延伸阅读与讨论题 147

第六章 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 149

第一节 知识管理理论 150

一、知识管理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150

二、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 157

三、知识管理的理论流派 162

四、技术创新中的知识管理 165

第二节 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169

一、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相互关系 169

二、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 174

三、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能动效应 178

延伸阅读与讨论题 183

第七章 开放式创新模式 185

第一节 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的转变 186

一、开放式创新的兴起 186

二、开放式创新的内涵 188

第二节 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 193

一、开放度的内涵 193



技术创新管理

二、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作用 194

三、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要素 196

第三节 企业开放式创新中的知识治理 199

一、开放式创新的知识属性 199

二、知识治理机制 205

第四节 企业开放式创新的组织网络 212

一、知识网络能力与开放式创新网络建构 212

二、开放式创新的组织网络能力 215

延伸阅读与讨论题 219

第八章 创新型企业与创新集群 221

第一节 创新型企业 222

一、创新型企业的提出 222

二、创新型企业的内涵 223

第二节 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模式 225

一、创新型企业阶段 225

二、创新型企业成长案例分析 目 录

导论 创新:从工业革命的颠覆性到企业革命的自觉性 1

第一章 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 7

第一节 熊彼特创新理论 8

一、创新概念的提出 8

二、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9

三、创新理论的评价与发展 12

第二节 技术创新与工业革命 16

一、技术创新与工业革命的循环促进 16

二、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技术创新规律 17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导向 20

延伸阅读与讨论题 21

第二章 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 23

第一节 熊彼特假设 24

一、“熊彼特假设”的提出 24

二、“熊彼特假设”的争议 25

三、“熊彼特假设”的启示 25

第二节 倒U关系模型 26

一、“倒U关系模型”的提出 26

二、“倒U关系模型”的形成机制 27

第三节 非线性关系的多视角解析 29

一、企业控制力视角的解析 29

二、动态演化视角的解析 34



VI

技术创新管理

三、产业成长阶段视角的解析 35

四、多元互构视角的解析 37

五、规模阈值视角的解析 41

延伸阅读与讨论题 42

第三章 流水线与精益生产 43

第一节 福特的流水线革命 44

一、制造流程的创新 44

二、福特制管理模式 49

第二节 丰田生产方式的成功 57

一、丰田生产方式的起源及理念 57

二、丰田生产方式的特征 60

三、丰田生产方式的创新路径 62

第三节 精益生产理论 66

一、精益生产的内涵 66

二、精益生产的影响与发展 70

延伸阅读与讨论题 74

第四章 大规模定制与模块化理论 75

第一节 大规模定制 76

一、大规模定制的提出及其特征 76

二、大规模定制的实现方式与局限性 81

第二节 模块化理论 88

一、模块化理论的兴起 88

二、多视角的主流模块化理论 92

三、模块化理论的局限性 96

第三节 模块化理论在大规模定制中的应用 101

一、大规模定制中的产品设计模块化 101

二、大规模定制中的生产流程模块化 104

三、大规模定制中的组织模块化 106

延伸阅读与讨论题 109

第五章 组织变革与技术创新 111

第一节 技术与组织的关系 112



VII

目 录

一、技术决定论及其局限性 112

二、技术结构化理论及其局限性 114

三、技术与组织的互构论 117

第二节 组织变革的内涵与影响因素 119

一、组织变革的内涵 119

二、组织变革的内部影响因素 121

三、组织变革的外部影响因素 127

第三节 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联关系 135

一、战略导向型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联关系 136

二、学习导向型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联关系 137

第四节 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作用 139

一、组织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演化特征 139

二、不同企业生命周期的协同作用模式 141

三、不同组织权力分布的协同作用模式 144

延伸阅读与讨论题 147

第六章 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 149

第一节 知识管理理论 150

一、知识管理思想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150

二、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 157

三、知识管理的理论流派 162

四、技术创新中的知识管理 165

第二节 知识管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169

一、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的相互关系 169

二、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 174

三、知识管理对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能动效应 178

延伸阅读与讨论题 183

第七章 开放式创新模式 185

第一节 由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的转变 186

一、开放式创新的兴起 186

二、开放式创新的内涵 188

第二节 开放度与开放式创新绩效 193

一、开放度的内涵 193



技术创新管理

二、开放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作用 194

三、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要素 196

第三节 企业开放式创新中的知识治理 199

一、开放式创新的知识属性 199

二、知识治理机制 205

第四节 企业开放式创新的组织网络 212

一、知识网络能力与开放式创新网络建构 212

二、开放式创新的组织网络能力 215

延伸阅读与讨论题 219

第八章 创新型企业与创新集群 221

第一节 创新型企业 222

一、创新型企业的提出 222

二、创新型企业的内涵 223

第二节 创新型企业的成长模式 225

一、创新型企业阶段 225

二、创新型企业成长案例分析 227

第三节 创新型企业与产业升级 230

一、企业家精神演化与传统产业升级瓶颈突破 230

二、组织学习演化与“大而不强”瓶颈突破 233

三、网络能力演化与“低产业化”瓶颈突破 235

第四节 创新集群 237

一、创新集群的概念特征 237

二、创新集群的形成 243

延伸阅读与讨论题 251

参考文献 253



227

第三节 创新型企业与产业升级 230

一、企业家精神演化与传统产业升级瓶颈突破 230

二、组织学习演化与“大而不强”瓶颈突破 233

三、网络能力演化与“低产业化”瓶颈突破 235

第四节 创新集群 237

一、创新集群的概念特征 237

二、创新集群的形成 243

延伸阅读与讨论题 251

参考文献 25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