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代佛教与政治文化

清代佛教与政治文化

  • 字数: 3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周齐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10-01
  • 商品条码: 97870101544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1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随着明清时代的交替以及清朝入主大统带来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巨大变迁,无论是统治者的佛教政策,还是思想文化界关联到佛教的反思,以及佛教发展的倾向等,也都纠结于清朝前期的政治文化调试与整合之中。周齐编著的《清代佛教与政治文化》是一部以政治文化为考察视角来系统研究清代佛教的学术专著。作者依据历史史料和佛教典籍文本,不仅对清前期的顺、康、雍、乾四朝帝王包括朝廷提出的佛教政策与佛教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和探讨,而且对清代佛教与清代社会政治文化诸因素相互交织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归纳和综合分析,并通过一些典型个案,具体分析了处于清代文化专制体制下的士人对于佛教的认识态度及其影响,特别是对清代佛教日益世俗化的趋势中佛门高僧所表现的处世之道作出介绍和阐释,从而比较丰满地探讨了清代佛教以及佛教与社会主要因素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和展现了中国佛教与传统政治文化的密切关系。
作者简介
周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佛教哲学、中国佛教史及儒释比较等研究。1984年任职社科院至今。其间,2002~2003年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2004~2005年任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大学汉学系客座教授,2009~2010年任德国埃尔兰根一纽伦堡大学国际人文研究中心客座教授,2009~2015年兼任德国教育部“命运、能动性及预测:东亚文化与欧洲文化中的应对策略”国际合作项目理事等。著有《明代佛教与政治文化》《明末清初佛教与天主教之论辩》《明代中后期唯识学的流行及其特点分析》《中国佛教史上的文化适应、文化溯源与文化认同问题》《佛教的经济理念与中国历史上的佛教经济问题之审视》《佛教的历史角色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国近代佛教复兴之再审视》《佛教在中国当代社会复兴发展的传统价值及现实发展态势之观览》《中国佛教发展报告(2012/2013)》《佛教相关预测理论与实践中的矛盾及其逻辑理路之蠡测》《华严学与易学关系之蠡测》等论著。
目录
绪论
上编 清朝早期的佛教政策倾向与清代佛教的政治文化容纳力
第一章 清朝入关前的佛教基础背景及其佛教政策选择倾向
第一节 清朝人关前的宗教环境及佛教基础
第二节 清代政治扩张与倚重藏传佛教的政治文化策略
第三节 清朝人关前相关佛教的认识及其政策基调
第二章 清朝入关初期政治文化衔接及其佛教认识和政策延续及微调
第一节 清廷人关后政治文化续接及佛教认识的延续性
第二节 继续倚重藏传佛教联盟蒙古诸部的政策
第三节 利用佛教并限制佛教泛滥政策的延续及微调
第三章 清世祖之倾向禅宗及清初禅宗的政治文化表征
第一节 清世祖所处的宗教环境及其宗教选择的政治文化意义
第二节 清世祖倒向禅宗的因由及其信仰选择的文化认同意义
第三节 清世祖倾向禅宗的政治文化意义与清初禅宗的政治文化表征
第四章 清初逃禅现象与汉地佛教的社会角色及其政治文化容纳力
第一节 “逃禅”的历史来由及其在明季清初的演变与界定
第二节 清初的逃禅现象与清初政治文化环境
第三节 由天然函星和尚之例看清初佛教及其社会角色和作用
下编 清代政治文化调试整合与清代佛教的政治文化生存条件及发展空间
第五章 康熙时期朱王学术选择与清代佛教的政治文化境遇
第一节 朱王学术之辨与康熙时期佛教认识的关系背景
第二节 康熙时期朱王学术论辩及其政治文化抉择
第三节 康熙皇帝朱子学选择及其佛教态度的政治文化意义
第六章 清世宗的佛教修行及其批判禅宗的政治文化影响
第一节 作为雍亲王的好佛参禅与其时的政治文化形势
第二节 居士皇帝的《御选语录》及其对于汉地佛教的历史评判
第三节 雍正皇帝之批判禅宗与干预佛教宗派纷争及其政治文化效应
第七章 乾隆时期的佛教政治谱系建构及格式化与佛教的发展空间
第一节 乾隆皇帝的佛教认识以及相关佛教的政策原则
第二节 乾隆时期佛教政策的演进调整与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
第三节 乾隆时期佛教的政治谱系建构及格局调整与佛教发展空间及趋势
第八章 清初儒释之辨及儒学反思之于清代佛教的文化环境
第一节 清初儒门的理学反思及其相应的佛教认识倾向
第二节 清初学术的纷争环境与佛教的不同际遇
第三节 批辟佛教却兼容佛教哲学的倾向及其反思意义
引用及参考书目
索引
后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