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道教文化节十五讲

道教文化节十五讲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詹石窗 著
  • 出版日期: 2003-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060391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3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道教文化十五讲》为“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之一,对道教文化作了详细的介绍。《道教文化十五讲》的拟想读者主要是青年,适合社会上一般读者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道教文化十五讲》系作为参考教材。道教是扎根国土的宗教,它由多元复合并枝繁叶茂。它有着独特的信仰、经籍、养生精神、炼养方技、法术禁忌、科仪符号等,并影响着相关的文学、艺术、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詹石窗,哲学博士,1954年生,福建厦门市同安人。现任厦门大学哲学系主持人,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客座主持人、福建省闽台交流学会高级学术专员、福建省中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等职。
主要著作有《道教文学史》、《南宋金元的道教》、《道教与女性》、《生命灵光》、《易学与道教文化》、《道教与戏剧》、《道教术数与文艺》等;主编有《道教文化新典》。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本书系编审委员会/1

凡例/1
第一讲扎根国土的道教文化/1
一认识道教的偶然机缘/2
二道教认识途径的一点思考/3
三道教与道教文化的定义/7
四道教文化的基本特色/11
五道教文化研究的意义/16
六道教文化研究的学术原则与方法/20
第二讲多元复合的道教渊源/27
一从伏羲到汉易:道教符号基石/28
二道家黄老之学与方仙道:道教渊源之大宗/32
三儒墨兼用:传统伦理在道教中的神学变迁/35
四兵家与道教修炼法门/39
五两汉谶纬神学在道教形成过程中的作用/43
六佛教中国化及其对道教的影响/45
第三讲枝繁叶茂的道教派别/50
一从《太平经》到符篆派道教/51
二《周易参同契》与金丹派道教/56
三魏晋南北朝社会政治与道教/58
四隋唐社会政治与道教的发展/65
五宋元以来北方新道派/69
六宋元以来南方新道派/74
第四讲隐喻深远的神仙信仰/80
一先民超越生存局限的生命律动/81
二神仙:道教的理想典型/85
三道教组织与神仙体系的互动/89
四道教神仙谱系的结构/92
五神仙功能的专门化/96
六从神仙功能的扩展看生命意识/99
第五讲别具一格的道门经籍/106
一道经缘起的神话传说/107
二道经目录与编纂体例/110
三从《三洞琼纲》到金元道藏/113
四正统道藏及其他明清道经之编纂/116
五道经的现代整理与刊行/119
六道经阅读与使用的注意事项/127
第六讲心通玄机的哲学探究/132
一“玄机”与道教哲学/133
二道教哲学概念内涵透析/137
三自然宇宙论和神学创世论/143
四以人为主体的生命论/146
五道教哲学的认识论与思维方法/149
六道教哲学的基本特征与作用/155
第七讲重道贵生的伦理思想/162
一道教伦理形成的历史根据/163
二道教伦理的主体内容/167
三道教伦理的基本特点/170
四道教伦理的思想原则/173
五道教伦理与善书教化/176
六道教伦理的现实价值/179
第八讲救己济人的医学法脉/185
一道教医学研究的学术回顾/186
二道教医学的流派根据/189
三道教医学的实践精神/192
四道教医学的历史发展与思想建树/195
五道教医学与文化环境的互动关系/200
六道教医学的历史地位与未来发展/204
第九讲我命在我的养生精神/208
一道教养生的主体意义/209
二阴阳大化与“执天之行”/212
三以德养生与身国共治/216
四“德化和气”与生态整体维护/220
五形神俱炼与生命复归的逻辑指向/224
六生命自我超越与“道性”发明/226
第十讲多彩多姿的炼养方技/234
一集中意念的守一、存思术/236
二顺畅血脉的服气、胎息术/240
三以仿生为特色的动功炼养法/245
四啸法:动静相兼的养生奇门/248
五效乾法坤、颠倒五行的金丹大道/252
六以男女俱仙为目标的房中术/255
第十一讲消灾祈福的法术禁忌/261
一占筮之法:道教基本预测术/262
二占筮变体:太乙、六壬、遁甲及其他/266
三符咒之法:道教沟通人神的主要媒介/270
四堪舆之法:道教的环境选择方式/274
五禁忌之法:身心健康需求的表现/277
六道教法术的理性审视/280
第十二讲生生不息的科仪符号/283
一道教科仪的由来/284
二道教科仪的分类/287
三道教科仪的实施条件/29l
四道教科仪系统的符号性/296
五道教科仪是一种通讯语言/298
六道教科仪语言的内在结构/300
第十三讲包容广阔的道教文学/307
一道教文学概念的形成与含义/308
二从题材角度看道教文学的范围/311
三道教文学的主要体式/314
四道教文学的基本特点/322
五道教文学作品之鉴赏/325
六道教文学研究的价值/329
第十四讲率情任真的道教艺术/334
一道教音乐理想与形态/335
二道教舞蹈与戏剧神韵/340
三古朴飘逸的道教绘画/343
四凝固的空间旋律:道教雕塑与建筑/346
五道教艺术的符号象征/350
六道教艺术审美情趣与人的精神/354
第十五讲魅力无穷的洞天福地/360
一洞天福地的思想渊源/361
二洞天福地体系的形成/363
三洞天福地与宫观圣迹/367
四洞天福地的文化积淀/370
五洞天福地的生态结构/373
六洞天福地的旅游价值/377
后记/38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