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

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

  • 字数: 2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谢遐龄 著
  • 出版日期: 2014-03-01
  • 商品条码: 978756751722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1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探讨康德如何剥离出纯粹的自我意识,从而为理性本体论的建立扫清了基地。本书进一步对科学主义进行了批判,并由康德哲学对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二重性理论作了理解,从而对整个德国古典哲学的基本前提作了阐明。本书的意义正在于此
作者简介
谢遐龄,男,汉族,哲学博士,1945年3月生于重庆,籍贯浙江温州。1962年9月至1968年2月就学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本科毕业。1978年至1985年就读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硕士生、博士生毕业。现为复旦大学哲学、社会-学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社会学理论研究。出版《康德对本体论的扬弃》、《文化:走向超逻辑的研究》等书,发表《中国社会是伦理社会》、《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哲学解释》等数十篇专业论文。
目录
前言
1 导论自我之发现
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基本假设
巴门尼德:宇宙本体论的开端
柏拉图:本体论的创立
亚里士多德:宇宙本体论的完成
基督教引起的本体论问题
从实体到自我:笛卡尔以后、康德以前的主要本体论问题
2 纯粹概念(范畴)之剥离
先验方法:纯粹知识与经验知识的逻辑关系之研究
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
范畴的先验演绎:先验的自我之发现
本无之发现
本章小结:先验逻辑与普通逻辑的区别
3 大我与小我之区分
内感概念的两重意义
空间
时间和内感
想象力的本体论位置
统觉:小我之自发性与纯粹思维的界线和关联
图型论:大我规约小我之活动
4 导向自然与自由之区分
综合补论
感觉的本体论地位
本无与可知世界中的知性存在体
5 结论
附录一 论康德的“人的存在二重性”理论
附录二 中西交流中几个中国哲学概念的解释
新版说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