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刑事诉讼的宪政基础

刑事诉讼的宪政基础

  • 字数: 33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陈永生 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0-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7306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刑事诉讼与宪政的关系极为密切,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与公民个人权利,国家权力内部侦查、起诉、审判三种权力的关系格局归根结底是由宪法设定的。
我国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审判方式的改革为切入点、以诉讼程序对抗制因素的引入为基本内容的司法改革迈入2l世纪后举步维艰,关键原因即在于宪法所设定的刑事诉讼中权力与权力、权力与权利关系的格局未能与时俱进,进行相应调整与改革。
本书在对宪法、宪政的内涵进行剖析的基础上,从宪政的三大要素,即权力控制、人权保障、法治三个维度,对刑事诉讼法与宪法的关系、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刑事诉讼中公民权利的宪法保护、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与公民个人权利的合理界分、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的规范与制约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时从以上视角,对我国刑事诉讼在权力与权力、权力与权利架构方面的缺陷进行细致剖析,以求为我国陷入泥沼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和刑事司法改革找寻方向。
作者简介
陈永生,1972年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行为研究会理事。1996年至2002年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7月到北大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6月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曾获中国法学会“第二届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很好科研成果评奖论文类一等奖”(2009年)、司法部“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评奖三等奖”(2009年)等奖励;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5CFX020)、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编号09SFB301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32批)等科研项目;出版《侦查程序原理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刑事诉讼法关键词》(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等专著;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建议稿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证据法专家拟制稿(条文、释义与论证)》(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等多个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的研究与撰稿;曾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政法论坛》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宪政与宪法
一、宪法:宪政之载体
二、宪政:现代制度文明的精巧设计
第二章 权力控制与刑事诉讼
一、权力控制的关键:分权制衡
二、刑事诉讼中的权力分立
三、刑事诉讼中的权力制衡
第三章 人权保障与刑事诉讼
一、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与宪政的关系
二、国外刑事诉讼中人权的宪法保障
三、刑事诉讼中人权宪法保障的理论根据
四、我国刑事诉讼中人权宪法保障存在的问题
五、我国刑事诉讼中人权宪法保障问题的成因
第四章 法治与刑事诉讼
一、法治的基本要素:实质法治的最小公约数
二、完备的制裁体系:实现刑事诉讼法治的基本要求
三、比例原则:国家权力干预公民个人权利的界限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