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ah Horton Sarah在其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高等教育工作。1991年她在耶鲁大学优选媒体教育中心开始从事交互设计的工作,并设计出了获得业界嘉奖的交互式教学软件。之后她在达特茅斯学院作为教育技术人员工作了11年,并随后担任了达特茅斯学院互联网策略与设计总监,带领团队负责互联网和媒体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工作。很近Sarah是哈佛大学网络策略项目的负责人,负责哈佛大学互联网出版事业的策略与用户体验设计工作。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在教学领域的技术应用里,可访问性已经成为其工作流程中需要加以考虑的一部分。优选技术的应用对于残障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Sarah来说,将可访问性纳入讨论范畴并通过决策提高产品的可访问性给设计工作和设计流程带来了清晰的目标和深远的意义。她从此与可访问性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3年Sarah离开了高等教育领域,开始在可访问性方面从事全职工作,她加入了Paciello集团担任可访问性用户体验和设计的总监。在这个岗位上她帮助公司和组织识别出可能阻碍残障人士获取信息、进行沟通、处理事务以及学习知识的障碍,并帮助设计解决方案以便为残障人士提供平等的用户体验。她还协助将可访问性集成到开发实践中,将可访问性贯穿到评审、培训和可用性测试等各个环节。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可访问性也看成是产品的核心价值而非事后才需考虑的次要因素,因此可访问性的工作也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Sarah还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与演讲者,她与Patrick Lynch共同撰写了《Web Style Guide》,该书被翻译成8种语言,且已经发行第3版。她还写作了《Web Teaching Guide》,该书于2000年获得了美国出版商协会计算机科学类很好图书奖。她出版的第3本书是《Access by Design》,该书将普适性设计、可访问性以及可用性的原则综合到一起,提炼出了具有普适可用性的网站设计之道。此外她还在《纽约时报》、互联网可访问性跨学科研讨会、世界可用性日以及人机交互实验室年度座谈会上发表过文章或讲座。
Whitney Quesenbery Whitney将她对人以及交流效率的痴迷和将用户研究带入产品设计流程中的决心结合起来。她曾经在开放大学、国家癌症研究所、培生集团、美国卫生与福利部、电器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等机构供职。 她很初的两本书——《Storytelling for User Experience: Crafting Stories for Better Design》(与Kevin Brooks合著)和《Global UX:Design and Research in a Connected World》(与Daniel Szuc合著)——帮助从业者在整个产品设计开发流程都将用户铭记在心里。 她对生活中的民用设计也很感兴趣。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的设计中心的联合创始人,她与选举委员会合作,来改善选票和其他选举材料的可用性与设计水平。他们还出版了《确保选民意图正确表达的实践指南》,该指南以手册的形式为研究工作提供指导意见。这项工作得到了MacArthur基金会、James Irvine基金会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 Whitney还是两份很好有影响的布伦南中心报告的共同作者,报告揭示了设计对于选举结果的影响程度。2004~2009年,她还是选举协助委员会的,协助制定投票选举系统的规范。 当她在可访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供职,负责修订美国508可访问性条款时,她对与可访问性与民用设计的兴趣终于汇聚到了一起。她让可访问性研究者与选举官员共同参与到一系列项目中,例如OpenIDEO设计挑战赛等,从而推进可访问性设计在投票中的应用。 Whitney还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各项活动与会议,包括世界可用性日、用户友好会议、敏捷开发会议、 UXPA、STC、SIG-CHI、CSUN、AccessU、互联网可访问性研究座谈会、澳大利亚用户体验论坛、可访问性峰会等,并为总统选举委员会的工作提出建议。 在进入软件、可用性以及界面设计领域之前,Whitney在百老汇从事戏剧灯光设计的工作,并因此向音乐剧大师学习到了讲述故事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