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 字数: 413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李继中 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6-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2450719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350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师资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法选择、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效果保障,直至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因素、实施途径和策略。以工科类专业的实践为例,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倡导按专业特色分类,将专业按工科与应用类、经商管理类、生物化学与医护类、创意与设计类、人文与语言类等进行分类。
本书主要面向职业教育教学与研究的广大读者。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目录
绪论
一、概述
二、国外工学结合教学的典范
三、我国现状与对策建议
第一章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性判据
第一节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性体系
第二节职业教育与工学结合教学的逻辑
一、职业教育属性
二、工学结合的教学观
三、工学结合教学范例
四、工学结合教学的共同点
第三节工学结合逻辑
一、“工”的内涵
二、“学”的表述
三、结论
第四节工学结合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三、杜威“做中学”理论
四、建构主义理论
五、建构优先法则
第五节有效性要素
一、工学结合教学的约束
二、教学特征
三、课程特征
四、评价特征
五、普适性与特殊性
第二章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定位
第一节职业教育的专业属性与有效定位
一、专业属性
二、专业的有效定位
第二节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
二、人才培养方案范式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缘起
第三节有效的课程模式
一、工学结合的课程模式
二、表现形式
三、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第四节实践分析
一、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二、实践案例分析
第三章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实施
第一节有效的师资保障
一、教育教学能力及其培养途径分析
二、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分析
三、高职教师的综合能力分析
四、师资培养途径分析
第二节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典型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模式的特点
三、工学结合教学的基本范式
四、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模式
第三节有效的课程开发
一、开发模式范例分析
二、有效的课程开发范式
三、课程开发分析
四、全人培养模式的教材开发
五、课程开发指南
第四节有效的教学条件
一、教室特色
二、实践教学基地特色
三、教学资源特色
第五节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四章工学结合教学的有效评估
第一节评价方法
一、评价概述
二、工学结合教学的评价方法
第二节有效性评价保障体系
第三节评估实践与建议
一、评估实践
二、评价建议
附录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录2教学情境1独立型PLC及其应用
附录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关于编制2014级三年制专科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