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机器人与数字人

机器人与数字人

涵盖数学原理和MATLAB建模方法,帮你从机器人迈向数字人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美)顾友谅(Edward Y.L.Gu) 著;张永德 等 译
  • 出版日期: 2017-05-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655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94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11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提供了一系列多元且实用的工具,可用于复杂机器人系统的建模和控制,以及数字人的建模和运动生成。书中首先介绍机器人运动学的数学原理和控制系统设计,然后将机器人算法和建模过程向更高维度、更大规模和更复杂的研究领域——数字人建模——推进。全书包含大量MATLAB代码和可视化图形示例,读者可跟随讲解内容在MATLAB中创建3D机器人模型和数字人模型,并通过实时动画操作模型。本书适合机器人相关工程类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同时也可作为机器人和数字人研发者及工程师的参考指南。
作者简介
顾友谅,博士毕业于普渡大学电子工程专业(1985),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专业(1981)。现为美国奥克兰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系统控制、非线性建模和仿真以及数字人建模、运动生成和可视化。曾任职于通用汽车研发中心,还曾担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不错制造工程”项目顾问。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机器人和数字人建模概述
1.1机器人的发展历程:过去、现在和未来
1.2数字人建模:历史、成就和新挑战
1.3借助机器人分析方法进行数字人建模
参考文献
第2章数学基础
2.1向量、坐标变换和空间描述
2.2李群和李代数
2.3指数映射和k—φ过程
2.4对偶数、对偶向量及代数形式
2.4.1对偶环微积分
2.4.2对偶向量和对偶矩阵
2.4.3单位旋量和特殊正交对偶矩阵
2.5外代数简介
习题
参考文献
第3章刚体运动的表示
3.1平移和旋转
3.2线速度和角速度
3.3位置和方向的统一表示
3.4切空间和雅可比矩阵变换
习题
参考文献
第4章机器人运动学和静力学
4.1D—H法
4.2刚体运动的齐次变换
4.3运动学反解
4.4雅可比矩阵和微分运动
4.5对偶变换
4.6机器人静力学
4.7计算机仿真实践
4.7.1斯坦福机器人运动
4.7.2工业机器人模型及其运动
习题
参考文献
第5章冗余机器人和混联机器人系统
5.1广义逆矩阵
5.2冗余机器人
5.3混联机器人系统
5.4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建模
5.4.1Stewart平台
5.4.2雅可比方程和对偶原理
5.4.33+3自由度混联机器人手臂建模和分析
5.5计算机仿真实践
习题
参考文献
第7章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和方程
7.1机器人动力学的几何解释
7.2牛顿—欧拉算法
7.3拉格朗日方程
7.4惯性矩阵的确定
7.5位形流形和等距嵌入
7.5.1度量分解和流形嵌入
7.5.2位形流形的等距嵌入
7.5.3组合等距嵌入和结构矩阵
7.5.4最小等距嵌入和等距化
7.6简洁动力学方程
习题
参考文献
第8章机器人系统控制
8.1路径规划和轨迹跟踪
8.2独立关节伺服控制
8.3输入/输出映射和系统可逆性
8.3.1输入/输出映射和相对度的概念
8.3.2系统的可逆性及应用
8.4精确线性化和可线性化理论
8.4.1对合性和完全可积性
8.4.2输入状态线性化过程
8.4.3输入/输出线性化过程
8.4.4输入/输出通道的动态扩展
8.4.5线性子系统和内部动态
8.4.6零动态和最小相位系统
8.5机器人系统动态控制
8.5.1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8.5.2设定点稳定性和轨迹跟踪控制策略
8.6多级联系统反推控制器设计
8.6.1李雅普诺夫直接法控制器设计
8.6.2反推递推法控制器设计
8.7机器人自适应控制系统
8.8计算机仿真实践
8.8.13关节类斯坦福机器人手臂动力学建模和控制
8.8.2欠驱动机器人系统建模和控制
8.8.3并联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和控制
习题
参考文献
第9章数字人建模:运动学和静力学
9.1局部与全局运动学模型和运动类型
9.2五点模型的局部和全局雅可比矩阵
9.3运动范围和力的范围
9.3.1人体结构体系基本概念
9.3.2人体运动系统概述
9.3.3运动范围和关节舒适区
9.3.4关节力的范围
9.4数字人静力学
9.4.1关节力矩分布和平衡法则
9.4.2由重力产生的关节力矩分布
9.5姿态优化准则
9.5.1关节舒适准则
9.5.2对接关节力矩分布准则
9.5.3最小做功的目标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0章数字人建模:三维实体模型和运动生成
10.1利用MATLAB建立人体模型
10.2手部模型和数字传感
10.3运动规划和定量描述
10.4人体基本运动分析:行走、奔跑和跳跃
10.5数字人现实运动生成
习题
参考文献
第11章数字人建模:动力学和交互式控制
11.1动力学模型、算法及实现
11.2δ力激励和步态动力学
11.3模拟汽车碰撞中的数字人动力学运动
11.4简易爆炸装置中的人体模型动力学建模和分析
11.5车辆主动系统的动态交互式控制
11.5.1车辆主动约束系统建模和控制
11.5.2主动悬挂系统模型和人机交互控制
11.6数字人建模展望
习题
参考文献
索引
摘要
前言A Journey from Robot to Digital Human: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with MATLAB Programming本书可以作为工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拓展数字人建模和MATLAB编程的机器人教材,也可以作为研究人员、科学家和工程师学习和了解机器人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数字人建模和运动生成的基本方法的参考书。在过去的十年里,我编写了两部讲义(每年更新):《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与控制》,以及《现代非线性系统与控制理论》。在奥克兰大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学院的机器人课程、研究生非线性控制系统课程中,我将这些讲义作为教材,教学效果很棒。本书的第一部分就是这两部讲义的系统整合,并且进一步扩充了更多主题、理论和应用,以及更多的实例和MATLAB程序。    21世纪初,我曾经连续12年受邀作为克莱斯勒公司“先进制造工程夏季培训班”的实习教授。在汽车制造公司的工作经历为我积累了很多实际生产知识和经验,这些是在课堂中无法获得的。在十多年的实习过程和顾问工作当中,我亲自参与到他们的虚拟装配和产品创新的开发设计当中,并且很快成为一些主要仿真软件方面的专家,从IGRIP机器人建模和Deneb Robotics (现在是Dassault/Delmia)的早期产品,到CATIA的Safework人体模型。由于这些极为难得的机会,我真正开始了从机器人到数字人的研究。    因此,将机器人分析和数字人建模融合到一本书当中,与读者分享我愉快的研究经历和成果,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另一方面,尽管在很多情况下数字人建模可以借用机器人的建模理论和运动生成算法,但是将这两个快速发展的研究领域集成在一起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本书中,几乎每一章都有习题或者计算机仿真实践,这对学生加强对每一个概念和算法的理解大有裨益。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本书的部分章节作为一学期的机器人学课程内容。另外,强烈建议教师安排学生依据本书中介绍的基本方法和说明,在MATLAB中写一段程序、绘制一种机器人或人体模型,并进行实际运动控制练习。    感谢在本书的完成过程中为我提供多方面知识、经验、数据和编程技巧的人。首先,特别感谢我在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先进制造工程项目工作时的前任总经理Leo Oriet博士以及虚拟装配和产品设计组的负责人Yu Teng。他们不仅为我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我从事数字化的机器人系统、人体工程学建模以及产品设计验证和审核工作,而且近年来他们也一直在给予我支持和鼓励。还要感谢通用动力公司陆地系统部门的Michael Hicks工程师,以及帮我修改、润色本书的奥克兰大学英语专业研究生Ashley Liening。    此外,感谢发那科机器人公司、机器人研究公司和法国巴黎的阿德巴兰机器人公司的友好授权,允许我在本书中引用他们的照片。    Edward Y.L.Guguy@oakland.edu密歇根州罗彻斯特2013年4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