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唐宋词艺术发展史

唐宋词艺术发展史

  • 字数: 58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邓乔彬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3-08-01
  • 商品条码: 97875676014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14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5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邓乔彬编著的这本《唐宋词艺术发展史(下)》收录《唐宋词艺术发展史》的后面部分。
靠前章,南渡词及其因革变化。
靖康事变促使了南渡词之变,多表现真情,感慨悲凉。待到绍兴和议签订,高宗“中兴”局面形成,则有“复雅”之倡,供奉之作亦见。南渡名臣李纲、赵鼎等人所作。是“变风之时,小雅之才”的体现,向子趣“步趋苏堂”,张元斡从妩秀变为悲愤。朱敦儒为“三变”之一,其词本多尘外之想,风格清隽谐婉,南渡后忧时念乱而见悲凉壮慨,后期入以道释思想,多有名理禅机。此期很为当行本色的词人是李清照,她在南渡后虽未必全遵循自己的论词标准,但仍属词之正宗,以妍婉隽雅见长,既是闺阁中苏辛,具有“丈夫气”,又能独辟门径,成卓然名家。其他南渡词人尚有苏庠、周紫芝、陈与义、吕本中、徐俯、洪皓、蔡伸、李弥逊、王以宁等人。高宗、孝宗之交多颂谀词与大曲,南渡后期有范成大、杨万里等的诗人之词,朱淑贞则是很好的女词人。
第二章,辛弃疾及辛派词。
陆游与张孝祥是稼轩风的前奏,前者兼有雅致与冶艳,呈半苏半秦的特点,根源于他的诗化与“诗余”观,又因多隐逸之作,人以之有道家风味;后者追踪苏轼,词多诗人句法,既骏发踔厉,又潇洒出尘。辛弃疾是出将人相的人物,以词为“陶写之具”,所作抚时感事,别立一宗,人以经子百家,体现了文化集成,因综融南北、兼具情志,成为了两宋很伟大的词人。稼轩以文为词,发不平之鸣,似韩愈的“气盛言宜”,有雄深雅健之概;又抒忧娱悲、解嘲谐谑。立屈骚之旨,承“美人香草”传统,分有以物比人、以古比今、以仙比俗、以男女比君臣之词,兼有慷慨纵横与温婉悲凉风格,具多样风貌。陈亮与刘过是稼轩之羽翼,陈亮词感慨淋漓,有纵横家之风,又因比兴而见幽秀疏宕之风;刘过词多壮语,兼有狂逸与俊致,得稼轩之豪放,而未得其宛转。后期辛派有戴复古和刘庄,后者“拳拳君国,志在有为”,词旨正而有感情,善作比兴寄托。
第三章,风雅词派及其艺术。
风雅词派形成文化基础是:江浙地区的“民物康阜”,士人追求寄兴适情,才子崇尚晋人风雅,因地狭人稠,为官不易,造成了江湖文化,以隐逸或游谒为生存方式。此派以姜夔的创作成就优选,姜夔尚雅乐而反胡乐,明俗乐而求之雅,自作先词后曲。回归于“声依永”原则,坚持主体抒情,改变了以词就曲的定法,其词“清空”、“骚雅”,前者得益于晚唐诗的风神与江西派的瘦硬,因于其为人的襟怀洒落,故所作不涉嫣媚,境象空疏、遗貌得神;后者深得比兴之义,温柔敦厚,怨悱不乱。史达祖之词妥贴轻圆、辞情俱到,兼有瑰奇警迈与沉痛悲凉的风格。被喻为“七宝楼台”的吴文英词,貌雕绩满眼而潜气内转、运意深远,绵密曲折而善作“空际转身”,多使事运典、隽句艳字,风格芬菲铿丽,善营仙思鬼境,被拟为词中的玉溪、长吉。其他可列入风雅派的词人还有赵长卿、张铉、高观国与卢祖皋等人。
第四章,宋季风雅词的艺术总结与辛派嗣响。
宋末词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浙江词人群是风雅派的继续,以杨瓒《作词五要》、沈义父《乐府指迷》、张炎《词源》为代表,体现了系统的创作理论。周密是沟通此派前后期词人的先进者,宋亡前之词尽洗靡曼而独标清丽,宋亡后寄托遥深、比兴精切,因与众多词人深有切剧,故亦杂众长。咏物词家王沂孙所作多有身世之感、君国之忧,因借物言志,虽气清而妍和,却言近指远、赋情独深。张炎为白石后劲,词目前并称姜张,所作清远蕴藉、凄怆缠绵,兼有清丽圆转与清超壮阔之长,却稍逊沉厚。三大家之外,陈允平取法清真,所作清丽芊绵,余如李彭老、张枢、杨缵、施岳、仇远、唐珏,也有佳作。另外一群是被视作稼轩后劲的江谣词派,其中刘辰翁词满心而发,以中锋达意,又不乏轻灵婉丽。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风骨甚高而语极苍秀,其他江西词人因受理学家影响。多有根于血性之词。宋季入元的词人中,蒋捷是难以归人流派的独行者,其词不乏托兴遥深之作,语多创获而兼有众长,是词中的诚斋体,又具有元曲风味。
《唐宋词艺术发展史(下)》后附有第四、五卷主要参考文献。
目录
第一章 南渡词及其因革变化
第一节 南渡词之变
第二节 南渡名臣与张元斡
第三节 “三变”之一朱敦儒
第四节 当行本色的李清照
第五节 其他南渡词人
第六节 高、孝之交词坛
第二章 辛弃疾及辛派词
第一节 陆游:半苏半秦与道家风味
第二节 张孝祥与稼轩风前奏
第三节 文化集成与稼轩词
第四节 以文为词与韩愈之喻
第五节 屈骚之旨与比兴寄托
第六节 主体风格与多样风貌
第七节 陈亮、刘过及前期辛派词
第八节 刘克庄与后期辛派词
第三章 风雅词派及其艺术独创
第一节 风雅词派形成的文化基础
第二节 姜夔的音乐思想与创调原则
第三节 姜夔词的清空
第四节 姜夔词的骚雅
第五节 史达祖:分镳清真平睨方回
第六节 七宝楼台炫人眼目:一论吴文英
第七节 芬菲铿丽玉溪长吉:二论吴文英
第八节 其他风雅派词人
第四章 宋季风雅词的艺术总结与辛派嗣响
第一节 浙江词人群的艺术创作论
第二节 宋季风雅派领袖周密
第三节 咏物词家王沂孙
第四节 白石后劲张炎
第五节 西湖吟社成员之词
第六节 稼轩后劲江西派
第七节 兼有众长的蒋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