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红尘一念

红尘一念

  • 字数: 312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 作者: 江才普俊 著
  • 出版日期: 2017-05-01
  • 商品条码: 978750476472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1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江才普俊著的《红尘一念(相遇在红尘出离一念间汉英对照)(精)》,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以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并配以英文。人生无常,我们该如何在人世间行走?如何读懂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拥有一双澄澈的眼睛,来认识生活的本来面目?当我们迷失了自己的时候,既不满意自己的现在,也不知道自己内在的宝藏;既得不到快乐,也无法遇见幸福。修行拨开迷雾的面具,让我们看清楚真实的自己,既让我们清楚自己的染污,也明了了自己提升的方向和潜能。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成长和进化的机会。美是禅心者的发现。我们在红尘中相遇,快乐与否、幸福与否,出乎一心,更是靠自己来描绘和实现的。修行让我们不纠结过去,不满足现在,而在前行的路上遇到好看丽的自己。
作者简介
江才普俊,世界和平吉祥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佛教年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慈善总会下属“大学生意外伤害援助工程基金”工作委员会委员。玉树抗震救灾优选工作者。“同心·共铸中国心”副。首席宗教文化顾问。
目录
第1章我愿一生行乞
1感恩遇见
2一生行乞
3曾经的誓言
4一颗凡心,一场修行
5无有挂碍无有恐惧
6家在何处
7悉尼歌剧院
8虔诚的信仰者
9远行才是归处
10朝拜的开始
11经历轮回,你仍是我此生的修行
12最美的供养
13那一路的风景
14这一年
15布施与否
16不枯萎的善果
17独处的修行
18这片土地
19朝拜的起点
20与生俱来的善举
21点石成金
第2章读懂自己的心
22自在的修行
23说到曾经
24心知道
25漂泊的心
26不再计较
27一个故事
28不曾知足的心
29谁制造了烦恼
30心的取舍
31修行能给予什么
32读懂自己的心
33静
34如果你愿意
35思考给予的答案
36谦虚
37真实的放松
38自然地发生
39一颗初心
40无惧的行者
41享受源于清净
42当下的心
43内心的美
44执着
45修心
46倾听
47路
48无从表白
第3章快乐的秘诀
49止
50一个人的孤独
51陷阱
52金刚舞
53那一天
54自欺与欺人
55自省
56知苦
57爱的烦恼
58伤害者
59往事
60烦恼的真相
61恐惧的制造者
62面对恐惧
63真相
64得与失
65调伏
66闹铃
67痕迹
68归宿
69悲伤的理由
70过去,现在和未来
71秘诀
72简单
73时间
74同路人
75流浪与远行
76有一种败笔
77分别心
78心安
第4章一双澄澈的眼睛
79活在他人眼里的自己
80想要与需要
81接地气的智慧
82世事无常
83你能左右的
84内在的敌人
85修行只针对自己
86请记得坚持
87过程不等于结果
88一丝福报
89易傲慢难谦卑
90欺骗者
91掩饰与压抑
92诱惑
93放下
94照见
95敬畏心
96勇气
97沉思
98老者之苦
99接纳
100残缺中的圆满
101知足
102重复的痛
103苦的由来
104内心的世界
……
第5章认识生活的本来面目
第6章美是禅心者的发现
第8章幸福从来都想遇见你
第9章那一生,那一世
附录一热腾仁波切开示
附录二关于作者
摘要
" 序 言



原本只是为了记住一些自己的心情与他人的故事,然而写着写着发现

写了很多
,也忘记了太多。对于一个在修行路上的人而言,总是期望能

表达一些思想,但仅仅只是自己的理解。来到纷纷扰扰的都市也有一些

年了,遇到的人、见到的事总是给我很多修行的机缘,在寺院里读的是真

理,在都市中看的是真实,不论在哪里,只要有一颗想修行的心,似乎哪

里都是道场。点滴间的感悟总是分享给我的朋友们,有一些同感的朋友们

似乎希望能整理出来,分享给更多的朋友,这是这本书的缘起。


Preface

Originally I just wanted to write about my own feelings and others’ stories, but as I wrote, Ifound that while I had written a lot, I had also forgotten quite a lot. As a person who is on the path
of practice, I always expect to express some ideas, but they are just my own understanding. I have
been in the bustling city for quite some years, and the people I met as well as the things I saw would
provide me with a lot of practice opportunities. In the temple, what I read is the truth, while in the
city, what I see is reality. No matter where we are, as long as we aspire to practice Buddhism, everywhere
can become a right location for practice. So I am always ready to share my thoughts, however
small they are, with my friends. Then some of my friends who feel the same with me should like me
to have the thoughts compiled so that they can share them with more friends, which is the cause of
this book.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