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刑法学研究(第2卷)

刑法学研究(第2卷)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刘宪权 著
  • 出版日期: 2006-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06686
  • 版次: 0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6
定价:¥2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刑法学基本理论问题和刑事司法实践问题为研究对象,在本期中重点讨论了刑罚裁量等问题,并对未成年人犯罪不作为犯罪及知识产权犯罪等理论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作了探讨。共分为专题笔谈、专稿、理论前沿、疑案分析、书评书讯等几个部分。 本卷的学者专稿一栏刊登是清华大学著名刊法学家张明楷教授的文章《机器不能成为诈骗罪的受骗者》。该书认为,如果认为计算机等机器可以成为欺骗行为的受骗者,那么就几乎不可能区分诈骗罪马盗窃罪。从“诈骗”一词的基本含义来看,受骗者只能是自然人。该文主张将他人的信用卡插入自动取款机中提取现金的,只成立盗窃罪。张教授的这一观点显然与刊法相关规定不完全一致,作为一家之言,应该可以引起学界的进一步讨论。
目录
专题笔谈   量刑问题笔谈     自由裁量权、量刑均衡与量刑公正     中德量刑原则比较研究     对未成年人犯罪量刑问题的再认识     论从重、从轻处罚     减轻和免除处罚的理解与适用     多种是量刑情节竞合与冲突研究     论罚金刑的司法适用     关于死刑事适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学者专稿   机器不能成为诈骗罪的受骗者 理论前沿   两难中的谨慎抉择:“被允许的危险”理论的退却及出路   再论刑法的公众认同 学术争鸣   被害人过错行为的刑法意义研究   刑法中生命权承诺问题研究   不作为的行为性初探     ――以权利义务为基础的分析   恐怖主义犯罪的主体要件研究     ――以国际刑法、国内的刑法为视角 实务探索   单位犯罪的主体类型研究     ――从比较法的视角   盗窃罪若干疑难问题的司法认定 热点透视   国际刑法中国化的路径选择     ――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中国刑事法治的影响谈起   论影响力交易罪 域外采撷   网民获取在线音乐的犯罪化问题 疑案分析   在银行存入假币后领取真币的行为如何定性 书评书讯   刑事法治呼唤人道主义     ――读《刑事法治的人道主义路径》   《刑法学研究》征稿启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