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清代中国的男性与女性

清代中国的男性与女性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Louise Edward 著 聂友军 译
  • 出版日期: 2014-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358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2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红楼梦》,在中国与西方学术界业已产生相当多的批评。小说叙述了一个清代贵族家庭错综复杂的生活细节,其中充满了性别规则的信息。比如,在此书中性别特权是如何通过一系列性别话语而获致维持的以及因这些特权而造成的矛盾是如何得以调停的,都有详尽的描述。李木兰编著的《清代中国的男性与女性--红楼梦中的性别》援用性别作为社会体系构成上的一个基本类别,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同时,作者采用性别的视角对《红楼梦》的文本进行解读,梳理不同时期的红学批评家对《红楼梦》进行阐释与解读所作的努力以及这种努力背后隐藏的性别、政治话语。
作者简介
李木兰(Louise Edwards)现任香港大学中国史教授、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香港人文学院院士。2002―2006年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史教授,2004―2009年任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ARC)亚太未来研究网络召集人,2006―2009年任悉尼科技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及中国研究教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言:理论基点
“红学”的性别话语
女性主义理论
第二章 清代性别隔离的界划:展现家庭
用艺术装点小说
作为净化的艺术:用书法去除男性影响
画大观园图
艺术作为沾污的人口
结论
第三章 性别必要性:贾宝玉的两性兼具特征
理论背景
宝玉的双性兼具特征
强化了的阳物中心主义
第四章 年轻女性与纯洁规则
神圣的女性
神话与模拟领域的相互影响
已婚/未婚:沾污的力量
女性的忠贞美德
第五章 贾宝玉:前现代中国的童年、少年与成年
混乱的不确定性:童年与少年的命名与划分
定义关系:宝玉童年与少年的空间
内闱:母系空间
卧房:肉欲空间
大观园:放纵空间
孝敬的世系空间
结论
第六章 王熙凤:年轻女性与权力
受害者的缺席
阴阳混淆显示的混乱
阴征服阳所表现的混乱
作为衰落主题的儿媳
第七章 驯化女斗士:与《镜花缘》的比较
林四娘与《镜花缘》女斗士
孝、忠与亚玛宗式女侠
社会的道德镜鉴
性别化了的女斗士
引起混乱的潜在可能性
第八章 贾府女性:无节制的“纵容母亲”
作为子女毁灭者的“慈母”
“严父”的衰落
不道德的儿子:非良母的产物
第九章 贾府男性:负责或堕落
教育:一个道德指标
对法律与礼仪习俗的遵守
无视得体举止
第十章 当代中国的“红学”与男女平等
“红学”中男女平等话语的源头
性别与阶级的相互作用
社会制度比较
使不平等持续的话语
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