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社会宏观动力学:探求人类组织的理论

社会宏观动力学:探求人类组织的理论

  • 字数: 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乔纳森·H.特纳 著,林聚任 等译 著
  • 出版日期: 2007-0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13202
  • 版次: 0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7
定价:¥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只有相对较少的一组作用力及其所衍生出的次级作用力,决定着人类社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所以,宏观动力学理论必须要解释这一组作用力和次级作用力的运作。本书试图提出一种有关决定人类社会组织的那些原发性和根本性作用力的一般理论。 本书试图提出一种有关决定人类社会组织的那些原发性和根本性作用力的一般理论。这些作用力的最基本方面包括:(1)人口增长的规模和增长率;(2)生产水平;(3)分配的总量和速率;(4)权力的巩固和中心化。与这四种基本作用力相比,其他的作用力具有反向的因果效应,它们是(5)空间作用力;(6)分化作用力;(7)解体作用力。接下来,那些次级的作用力,如不平等与分层,都产生于这七种基本力的作用;但事实上跟社会世界中的一切方面一样,这些次级的作用力都对产生它们的那些原动力具有反向的因果效应。因此,本书提出,只有相对较少的一组作用力及其所衍生出的次级作用力,决定着人类社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所以,宏观动力学理论必须要解释这一组作用力和次级作用力的运作。 这些作用力显然是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的,因而对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应侧重于分析其直接的、间接的和反向的因果路径。可运用两个策略去把握而且简化这些作用力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一是分析性模型,其中重要的因果路径主要用二维空间来表示;二是命题,其中关键性的因果关系用词语及附录中的数学化语言来表述。 在提出有关这些作用力和次级作用力的一般模型和命题时,我对那些通常所认为的不相容的理论??功能论、冲突论、人类生态论和进化一发展论??做了综合。 这种综合的意图是在于从这四个理论传统中吸取有用的成分,并由此用一种更具活力而有限的理论使它们结合在一起。在附录中,目的是通过提出十个宏观动力学规律的模型和命题来得出最终结论。 显然,本书所坚持的观点是,社会学能够是且应该是一门“硬科学”。 一切硬科学的目的都是以抽象的模型和原理去解释世界的。正如本书中的模型和命题所证明的那样,社会学可以是这类科学中的一种。
目录
译者前言 中译版序言 序言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宏观动力学   一  什么是宏观社会学?   二  什么是动力学?   三  理论折衷主义 第二章  人口动力学   一  人口增长与宏观动力学   二  人口多样性与宏观动力学   三  人口分布和宏观动力学   四  人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  生产动力学   一  生产的性质   二  生产和权力   三  生产和人口   四  生产动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第四章  分配动力学   一  分配的基础结构   二  作为宏观动力学驱动力的交换过程   三  分配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  权力动力学   一  宏观结构权力的概念界定   二  人口与权力   三  生产和权力   四  分配与权力   五  不平等,分层与权力   六  地缘政治学与权力   七  权力的辩证法 八  权力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  空间动力学   一  空间动力学的城市生态理论   二  空间动力学的地缘政治理论   三  空间动力学的一般模型   四  空间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第七章  分化动力学   一  早期生态学与有机分析的趋同   二  生态学理论与功能论的分歧   三  中观生态学与宏观功能论分析的结合   四  宏观分化的综合模型   五  分化的基本原理 第八章  解体动力学   一  整合作用力   二  解体作用力   三  解体动力学基本原理   四  结论 附录:宏观动力学的十个定律   结束语 增译:嵌入性际遇理论   一微观、中观和宏观层次的分析   二际遇   结论   Reflerences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