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跨域史学

跨域史学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黄贤强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0-04-15
  • 商品条码: 9787561531785
  • 版次: 0
  • 开本: 大32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分新马华人史学与史观、马来亚华人社会与人物、新加坡华人社会与政治思潮等上、中、下三篇,每篇各有三章。论述新马华人近代史分期和学术研究回顾,华人移民社会领袖在多元社会的地位,华人新移民遭遇、战后劳工运动和华校学生学潮及社会变迁。     本书兼容传统史学论析和后现代史学论述,讨论的对象是新马地区的华人,时间范围则从十九世纪中叶近代中国移民南来浪潮开始至1965年新加坡独立和建国前夕,研究方法之创新,研究范围之深广,堪称东南亚华人研究论著之首创。
目录
前言 上编 跨域抗争运动——中国近代史的新视野和新史观 第一章 动物化文图与近代中国的反教排外运动 一 前言 二 19世纪后期的动物化文图 三 20世纪初期的动物化文图 四 结论 第二章 1905年的广州社会文化——从抵制美货运动的几个侧面观察 一 前言 二 广州的排外传统和反美情绪 三 艾丽丝访问广州事件 四 《拒约报》与广州的抗争文宣 五 结论 第三章 近代中国与海外华人——1905年抗美运动研究的新视角 一 前言 二 美国华人与近代中国:抵制美货运动的形成 三 英属新马华人与近代中国:从抵制美货运动到革命运动 四 澳洲华人与近代中国:保皇会与抗美运动的关系 五 抵制运动:海外华人与中国近代史 六 代结论:三个问题的反思 下编 跨域华人社会与政治——从中国到南洋 第四章 新马华人近代史分期刍议 一 前言 二 华人近代史分期的依据标准 三 新马华人近代史前段各期的特点 四 新马华人近代史后段各期的特点 第五章 近三十年来新加坡的华人研究 一 绪言 二 新加坡的华人研究基地 三 学报的出版 四 丛书和纪念特刊 五 回顾与展望 第六章 槟城华人社会领导阶层的第三股势力 一 前言 二 19世纪槟城华人社会的领导阶层 三 槟城的客籍副领事 四 槟城华人社会第三股势力集团的形成 五 结论 第七章 槟城的娼妓与华人社会 一 前言 二 移民社会的历史背景和妇女南来的原因 三 槟城的红灯区 四 娼妓问题与社会舆论 五 妓女与鸨母及嫖客的关系 六 妓女与私会党及警察的关系 七 娼妓参与的慈善事业 八 结论 第八章 槟城妇女问题与女子教育——以《槟城新报》之论述为中心 一 前言 二 议论文章的性质和数量的分析 三 女子教育问题 四 结论 第九章 康有为与孙中山在新加坡——论日本刺客事件 一 前言 二 日本“刺客”南来的情报来源及海峡殖民地政府的认知 三 海峡殖民地政府为何很快地“抓放”日本刺客? 四 英国政府对革命派和改革派的看法 第十章 孙中山在槟城的革命团体及其互动模式 一 槟城三大革命团体的成立 二 槟城三大革命团体的关系 三 辛亥革命史中的槟城革命团体 第十一章 同德书报社与孙中山精神在新加坡的传承 一 前言 二 孙中山与同德书报社 三 同德书报社的领导层 四 同德书报社与纪念孙中山的活动 五 结论:孙中山精神在新加坡的传承 第十二章 战后新加坡社会变迁中的劳工运动 一 前言:劳资关系之基本理论 二 战后工运发展的三个阶段 三 劳工运动的后现代论述:浪漫剧的角色解读 四 结论 续编 跨域知识分子——再发现南洋与中国 第十三章 南洋知识分子与晚清国家和社会——再发现辜鸿铭、李登辉和伍连德 一 前言 二 南洋知识分子与晚清国家和社会 三 晚清招揽人才政策和南洋知识分子回国的机缘 四 余论 参考书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