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设计问题

设计问题

一套充满设计思想魅力的好书,值得细读珍藏。
  • 字数: 193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布鲁斯·布朗 等 主编;孙志祥,辛向阳,代福平 译
  • 出版日期: 2016-05-01
  • 商品条码: 9787302425823
  • 版次: 1
  • 开本: 大32开
  • 页数: 246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设计问题》(Design Issues)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出版社授权翻译。译者孙志祥、辛向阳、代福平。Design Issues是靠前设计研究领域的有名学术刊物,主要刊载设计的历史、理论和批评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案例,在设计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力。《设计问题》(第二辑)选译自Design Issues 2013年的重要文章,可以作为研究生的教辅读物和业界的参考读物,对于深化中国设计教育和提升设计实践水平有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孙志祥,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江南大学设计哲学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设计文献翻译。
辛向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哲学博士、原香港理工大学交互设计专业创始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设计哲学团队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背景下的设计哲学、交互与体验设计、设计战略与方法
代福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设计学博士研究生,江南大学设计哲学团队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与信息可视化设计、交互与体验设计、中西设计哲学比较。
目录

协同设计:一个共同探究和构思的过程
1.引言
2.溯因推理或设计思维
3.杜威的实用主义
4.伦理探索
5.共同探究和构思
6.实际案例
7.结论
创造性实践与批判性反思:设计研究中的生产性科学
1.引言
2.四种探究策略
3.生产性科学的一个实际案例
4.关于原则和结果的反思
5.意义
人造物中形式与功能关系的再思考
1.引言
2.生物学类比
3.前所未有的形式
4.物理功能和无形功能的复合体
5.升级回收产品
6.结论
服务界面设计:后现象学方法
1.引言
2.郭本斯的界面设计方法
3.服务界面的后现象学方法
4.推进服务界面设计
5.透过服务反思设计
引入复杂性:绿色建筑设计的社会科学方法
1.引言
2.引入复杂性所面临的挑战
3.社会科学视角如何增强对建筑设计的理解?
4.定位重点的过程
5.结论
DIY基础设施与设计实践的范围
1.关于基础设施
2.DIY实践
3.克罗阿西娜:DIY基础设施的典范
4.DIY基础设施与设计实践的范围
喷涂袜子:伦理、施受事关系和产品服务系统的设计
1.未来的袜子
2.服务供应商
3.产品定位
4.穿戴设计
5.系统存在的原因
6.内部分配
7.结论
投票箱投票系统的替代设计方案
1.引言
2.电子投票平台间的区别
3.远程ICT政治投票系统设计准则
4.案例研究:运用部分标识的电话投票系统
5.阻碍政治电话投票系统的人为因素
6.结论
服务于设计研究的过程视频分析支持
1.引言
2.深入理解过程视频分析的过程
3.过程视频分析范例
4.目前可用工具的分析
5.确定开发转录工具的要求
6.辅助转录工具的开发
7.结语
从看到读:基于文本的观念艺术与排印话语
1.艺术中(作为艺术)的文本转向
2.作为观念艺术品的发行文本
3.作为观念艺术的排印设计
4.作为现成品的文本
5.作为观念艺术品的无差别连续文本
6.作为观念艺术作品的整合文本
7.与排印话语的关联何在?
日本广告字体设计中的文字图像化
1.引言
2.两支广告
3.从现代到后现代的图文关系
4.语言的视觉维度
5.作为审美对象的文字
6.文字的视觉起源
7.应用拉丁字母
8.结论
后记
摘要
现代中国的设计教育,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末,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成立(1958年)和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系(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1960年)成立为标志。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代,设计教育开始了第一阶段的改革,在理论上表现为“设计”概念的引入,实现“工艺美术”到“设计”的转换。此阶段,虽然对“设计”的内涵尚未清晰了解,但人们已经隐约意识到“工艺美术”和“设计”概念并不一致,开始接受“设计”(DESIGN)这个外来词。
第二阶段的改革开始于1990年代中期,在理论上表现为设计概念内涵的探索,把设计表述为 “艺工结合”,或者进一步表述为“艺术×科学”。人们认识到设计既有艺术也有工学的属性,既是艺术表现也是科学创造。尽管如此,由于“工艺美术”的历史认知惯性,专业名称仍表述为“艺术设计”和“设计艺术学”,前者用于本科阶段,后者用于研究生阶段。“艺术”作为前缀或者后缀,对“设计”进行修饰或者延伸。这个阶段
设计问题(第二辑)_2.indd 5 16/4/28 下午8:17
VI 设计问题(第二辑)
设计教育仍然以“造型”为主,但已经强烈意识到设计是多学
科的交叉,艺术只是其中之一。为了适应国情而将DESIGN 翻
译为艺术设计或设计艺术,只能是权宜之计,或者说是一种过
渡。直到2011 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学
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 年)》,设计学成为一级学科,
此阶段的改革达到高峰。“设计”前面或后面的“艺术”取消了。
虽然设计学属于艺术学科门类,但在其后有个括号,写着“可
授艺术学、工学学位”。这表明:艺术学和工学的学科界限在
设计学这个节点上交叉融合了。这是对第二阶段改革成果的确
认,同时也为改革的继续深入预留了足够的空间。设计学成为
一级学科,在名称上去掉了艺术,在设计教育中仍然表现为以
造型为主,多学科交叉的专业愿景并没有真正实现。
尽管如此,设计美学、设计心理学、设计社会学、设计管
理学等课程名称的出现,交互设计、体验设计、服务设计、组
织设计等设计领域的出现,已经使人们感到,必须反思以造型
为主的设计教育,从而推动设计教育新一轮的改革。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倡导和组织了连
续5 年的“设计教育再设计”国际会议。如果说,前两个阶段
的改革是我国的设计教育在补课的话,那么,这个阶段的改革
则是与国际同步,重新定义设计学科,如会议的主题所述,要
探讨设计的“范畴、方法论和价值观”。由此拉开中国新一轮
设计教育改革的序幕。
设计学的学术范式更新、设计教育的改革,都离不开设计
理论的支撑。为了使国际前沿设计理论能够便捷地进入国内的
研究视野,我们决定甄选和翻译国外设计理论文章和书籍,陆
续出版。
经过近两年的艰苦努力,先推出《设计问题(第一辑)》
和《设计问题(第二辑)》译著。
设计问题(第二辑)_2.indd 6 16/4/28 下午8:17
序 VII
《设计问题》译文的原文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出版
的Design Issues 杂志。该杂志创刊于1984 年, 与Design Studies
和The Journal of Design History 并列为全球工业设计的三大权威
学术性期刊。《设计问题》主要刊登设计史、设计理论和设计
批评等领域的高水平研究论文,是SSCI 和A&HCI 双检索刊物。
选择翻译《设计问题》,还有以下方面的考量。
2015 年6 月,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
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
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
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
义的重大举措”。设计和创新创业密不可分,该译著系列响应
了时代的呼唤,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设计学科是江南
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在教育部最近的学科评估中,江南大学
设计学科位居全国同类学科第四名。长期积淀的设计学科平台
和氛围,为组建《设计问题》翻译团队提供了难以替代的优势。
《设计问题》终于出版了。翻译团队在无限感慨和感激的
同时,更是满怀期待。期待学界同仁与作者争鸣,期待广大读
者不吝赐教。
译者
2015 年10 月于江南大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