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吴梅村年谱/冯其庸

吴梅村年谱/冯其庸

  • 字数: 5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者: 冯其庸 著
  • 出版日期: 2007-03-01
  • 商品条码: 9787503931741
  • 版次: 0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7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吴梅村的诗,在明清之际的诗坛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被号称为“梅村体”。所谓“梅村体”主要是指他的歌行。梅村的歌行,一方面是对元、白歌行的继承,同时他也吸收了初唐四杰的壮采和他们歌行的特色。特别要指出的是,梅村的歌行,不仅仅是初唐四杰和元、白的继承,而是有了重大的发展。其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用歌行来写重大的历史题材。梅村歌行具有史诗的价值。原是人所共知的。但梅村以歌行体来写重大的历史题材,并不是偶一为之,而是作者特意这样做的,诗人在临终时曾说:“吾诗虽不足以传远,而是中之寄托良苦,后世读吾诗而知吾心,则吾不死矣。”可见诗人确是有深意的。所以在梅村的集子中,这种带有史诗性质的歌行,就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他的成就也就显得十分突出。梅村的歌行,不仅受优秀的文学传统的影响,而且又有新的发展,又有新的突出的成就,因此他的歌行又给后世以很深远的影响。所以,一部文学史,如果避开吴梅村,那末对于明清之际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就不容易说清楚,特别是对“梅村体”的产生和它的影响,就无法说明。
目录
原序 序言 凡例 傅略(附:世系表) 年谱   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已酉  一六○九  一岁   万历三十八年庚戌  一六一○  二岁   万历三十九辛亥  一六一一  三岁   万历四十年壬子  一六一二  四岁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  一六一三  五岁   万历四十二年甲寅  一六一四  六岁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  一六一五  七岁   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丙辰  一六一六  八岁   万历四十五年(天命二年)丁巳  一六一七  九岁   万历四十六年(天命三年)戊午  一六一八  十岁   万历四十七年(天命四年)已未  一六一九  十一岁   万历四十八年明光宗泰昌元年(天命五年)  庚申  一六二○  十二岁   明熹宗天启元年(天命六年)辛酉  一六二一  十三岁   天启二年(天命七年)壬成  一六二二  十四岁   天启三年(天命八年)癸亥  一六二三  十五岁   天启四年(天命九年)甲子  一六二四  十六岁   天启五年(天命十年)乙丑  一六二五  十七岁   天启六年(天命十一年)丙寅  一六二六  十八岁   天启七年(后金天聪二年)丁卯  一六二七  十九岁   明思宗崇祯元年(天聪二年)戊辰  一六二八  二十岁   崇祯二年(天聪三年)已巳  一六二九  二十一岁   崇祯三年(天聪四年)庚午  一六三○  二十二岁   崇祯四年(天聪五年)辛未  一六三一  二十三岁   …… 谱后 附录一  吴伟业佚作辑序 附录二  吴伟业传略 附录三  《东?草堂歌》考释 附录四  吴伟业《鹿樵纪闻》辨伪 附录五  梅村四记 附录六  梅村先生世系 附录七  参考资料要目 附录八  本谱人名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