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从标准到课堂

从标准到课堂

  • 字数: 299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 作者: 李文萱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5444794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8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李文萱著的《从标准到课堂——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区域性转化与指导策略研究》分为五个部分。靠前部分交代了研究的背景,在现状扫描、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研究的基本假设和框架。第二部分是“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转化与实施的内容,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这部分呈现了基于课程标准教学转化的三个工具,即《学科教学指南》《学科教学手册》《课堂教学设计框架》的框架要素及其基本原理,以及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三维多元聚合”课堂教学范式和多种类型的教学形态。这是区域性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运行机制的核心内容。第三部分是转化的路径和策略,即与工具研发实施相适应的“三位一体、四元协同”的教师研修模型的内涵和运作机制,以及线上线下融合的研修方式。第四部分是保障机制,包括教育学院功能的整合、优化和再塑,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第五部分是对假设的回应,以及从方法论角度,运用生态学原理,对上述内容的理论化阐述。
作者简介
李文萱,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局副局长,上海市特级校长,正不错教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特聘教授、上海市第三期名校长基地副主持人、上海市劳模创新工作室主持人、上海市中学不错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学科组专家库成员、上海市教育学会理事、徐汇区领军人才。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前言
第一章 研究缘起:问题、综述、行动依据与研究框架
第一节 问题梳理
一、教师的认知与实际行为不一致
二、教师缺乏基于标准教学的技术和方法
三、相关的教师研修同实际的需求有脱节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研究
二、核心素养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三、研究的启示
四、研究展望
第三节 行动依据
一、关于基于标准的教学
二、关于转化与指导
第四节 研究内容框架
一、研究的假设与目标
二、研究的内容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标准转化:工具与支架的研发
第一节 课程标准转化需要工具
一、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差别
二、课程标准细化与转化为教学目标
三、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间的关联
第二节 课程标准转化与细化的支架研制
一、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支架研制方法
二、《指南》与《手册》研制定位
三、《指南》的要素与结构
四、《手册》的要素与结构
第三节 《课堂教学设计框架》的要素及其研制
一、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概述
二、《课堂教学设计框架》的要素与结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课堂变革:“三维多元聚合”课堂教学范式的创生
第一节 创生课堂教学范式的思考
一、基于标准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对于改善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第二节 “三维多元聚合”的教学范式
一、“三维多元聚合”的内涵要义
二、“三维多元聚合”的创生策略
第三节 “三维多元聚合”的实施运用
一、“三维多元聚合”的操作路径
二、“三维多元聚合”范式的运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修突破:“三位一体、四元协同”模式的建构
第一节 教师需要怎样的研修
一、教师研修思路的变革
二、关注教师教学思维品质提升的研修
三、教师研修活动模式选择的思考
第二节 “支架”研发与研修路径
一、理念引领
二、研发“支架”的整体设计
三、基于工具研发的研修路径
第三节 “三位一体、四元协同”研修模式及其实施
一、模式的内涵与价值
二、实施的框架与理论基础
三、研修的主要策略与思考
第四节 教师研修课程的创生机制与建构路径
一、教师研修课程的创生机制
二、教师研修课程的建构路径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专业支撑:教育学院的角色再塑
第一节 教育学院的专业功能及其再塑
一、理念引领功能:基于战略性思考的顶层设计
二、转化指导功能:根植于基层学校需求的专业指导
三、研修服务功能:立足于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研修服务
四、管理评价功能:规范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第二节 专业部门功能优化策略
一、共同愿景与协调决策助推部门功能优化
二、纵向衔接与横向整合的部门优化策略
三、以信息共享与文化认同为纽带的优化保障
第三节 基于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的适配与优化
一、基于标准的质量观
二、基于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生态再构:方法论提炼和对研究假设的回应
第一节 基于标准教学的方法论探讨
一、关于方法论
二、“转化与指导”的方法论诠释
第二节 对研究假设的回应
一、研究成效
二、对研究假设的进一步思考和回应
三、研究的展望
本章小结
附录一 实验校校本研修课程案例
高中化学课程目标的细化与落实
如何将《学科教学手册》应用于课堂教学
基于教学目标、内容、评价一致性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标准的《学科教学手册》的研制与运用
附录二 区域教改实验行动纪实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