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空间视角下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空间视角下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

  • 字数: 17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 作者: 黄森呙小明 著
  • 出版日期: 2018-04-01
  • 商品条码: 97875047678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7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目前,国内外有关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文献有很多,但是大部分研究文献主要着眼于欧美地区进行分析,而且现有很多研究未将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空间属性纳入分析框架中,这也就为本书研究留下了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本书具有以下理论和方法上的创新: 第一,以“中心—外围”模型为基础,引入交通基础设施变量构建出三地区空间经济模型,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两者纳入统一的空间理论分析框架之中,以较为全面、深入地解析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 第二,将三阶段DEA模型与空间面板模型结合起来,从空间视角考察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综合效率的实际影响。本书首先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剔除环境变量与随机误差的影响,测算出了中国31个省市区的经济综合效率,规避了传统DEA模型估计缺陷;然后再运用空间面板模型,从空间效应和直接效应两个角度解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综合效率的实际影响。 第三,构建了新的中国省际贸易流量测算指标,弥补了2007年后中国省际贸易流量无法计算的缺陷;然后将交通基础设施和邻接效应纳入传统引力—边界效应模型进行修正,并运用工具变量法剔除交通基础设施内生性影响,从总量和个体双重角度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 第一,对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相关理论及研究文献进行归纳,以此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从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经济以及两者相互作用关系三方面入手,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文献进行比较和整理,总结并提炼出已有研究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本书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分析。以“中心—外围”模型为基础,根据新经济地理学原理建立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空间经济模型,从理论层面探讨两者内在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合理布局有利于新的区域集聚经济形成,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将改善区域内产业分工,有助于提高区域经济效率;交通基础设施的有效建设,将打破地区间原有的贸易壁垒,加快要素流动,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 第三,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本书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剔除了研究体系中存在的空间异质性及相关性,详细考察了2001—2011年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研究表明,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存量的上升、覆盖面积的扩大以及地区客运和货运量的增加等均能够显著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在空间地理层面上呈现出明显的块状、差异化分布,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另外,随着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地理环境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已不明显,而固定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增加、R&D(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的提高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对区域经济增长起到的促进作用正变得越来越显著。 第四,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综合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本书首先运用三阶段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剔除了环境变量及随机误差的影响,计算出了2001—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经济综合效率值,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近11年间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综合效率的双重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1年中国经济综合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并且空间分布也不平衡。考察期间,经济综合效率均值有效的省份普遍集中于东部地区,而大部分综合效率均值无效的省份则集中于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综合效率的提高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其中,直接效应所占比例为4292%,而空间外部效应所占比例为5708%;在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中,对中国经济综合效率的促进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铁路、二级公路、一级公路、高速公路、三级和四级公路、等外公路以及水路。 第五,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的实证检验。本书首先构建出中国省际贸易流量测算指标,再在引力—边界效应模型基础上引入交通基础设施和邻接效应进行修正,从总量和个体两个层面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中国省际贸易边界效应处于4~19,该数值接近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不但促进了中国省际贸易总量的提升,而且还能够降低各省市区之间的边界效应,提高省际贸易流量,进而从两个层面加速了中国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另外,扩大地区对外开放度和加快当地城镇化建设,均有利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尽早实现。"
作者简介
"黄森,四川乐山人,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国别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市政府涉外研究智库“重庆国际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重庆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主要学术专长为区域经济研究,在这一相关领域研究发表20余篇核心、权威论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 呙小明,湖北公安人,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重庆市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国别经济与国际商务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专长为绿色经济学与国际投资贸易,在这一相关领域研究发表多篇核心、权威论文,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 "
目录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1 112研究意义5 12主要研究内容 6 13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8 131研究方法8 132技术路线9 14主要创新点 11 15本章小结 13 2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4 21交通基础设施的相关研究综述 14 211交通基础设施的概念界定14 212交通基础设施的国外研究现状16 213交通基础设施的国内研究现状19 22区域经济收敛的相关研究综述 24 221区域经济等相关概念界定24 222区域经济收敛的国外研究现状25 223区域经济收敛的国内研究现状30 23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相关研究综述 32 231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国外研究现状32 232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国内研究现状35 24本章小结 38 3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分析:基于修正“中心—外围”模型 39 31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回顾 39 32三地区空间经济模型的构建 42 321模型的基本假设及框架42 322引入交通基础设施构建三地区经济模型44 323三地区空间经济模型的完善46 33三地区空间经济模型的推导分析 48 331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分析:两地区49 332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机制分析:三地区52 34本章小结 58 4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59 41研究背景及相关理论回顾 59 411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现状分析59 412空间计量经济学相关理论回顾61 413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理论回顾64 42空间计量模型原理及指标构建 65 421空间计量模型的基本原理65 422空间计量相关指标构建68 43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72 431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空间相关性检验72 432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实证分析76 44本章小结 83 5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综合效率影响的实证检验:基于三阶段DEA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结合 85 51相关理论回顾 85 511效率的概念界定85 512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86 52中国31个省市区经济综合效率测算:基于三阶段DEA模型 88 521三阶段DEA模型原理88 522中国31个省市区经济综合效率测算指标构建94 5232001—2011年中国31个省市区经济综合效率测算96 53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综合效率的影响分析:基于空间面板计量模型 109 531空间面板计量指标构建109 532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构建及检验111 533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综合效率影响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113 54本章小结 116 6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的实证检验:基于修正引力—边界效应模型 118 61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综述 118 611基本概念的界定118 612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19 62引力—边界效应模型原理 121 621引力模型121 622引力—边界效应模型124 63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影响的指标构建 124 631省际贸易流量指标构建124 632解释变量指标构建127 633工具变量的选择128 64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 131 641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基于修正引力模型131 642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研究:基于修正引力—边界效应模型132 65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各省市区边界效应的影响研究 135 651中国各省市区边界效应的测算136 652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各省市区边界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139 66本章小结 141 7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不足 142 71研究结论 142 72政策建议 146 73存在的不足 149 参考文献 151 附录 166"
摘要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地区经济差异化已然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全面、高速的增长,2012年中国GDP达到834万亿美元,仅次于欧盟和美国。但是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差异未能明显缩小,反而还有了逐渐拉大的倾向。新经济地理学派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协调上有着显著影响。因此,从理论上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经济规律,将有可能寻找到一条有效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化的新途径。目前,国内外有关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文献有很多,但是大部分研究文献主要着眼于欧美地区进行分析,而且现有很多研究未将交通基础设施和区域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空间属性纳入分析框架中,这也就为本书研究留下了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现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有着多方面的影响。本书为更好地从空间视角来把握两者之间的经济规律,首先,以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外围”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三地区空间经济学模型,将交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纳入统一的理论框架中进行数理分析;其次,基于理论分析结论,分别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引力—边界效应模型、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工具变量法等多种经济学前沿分析法,来考察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综合效率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三方面的实际影响;最后,基于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两个层面所得出的一系列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有效建设,并最终推动中国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增长。"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