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错案的哲学

错案的哲学

  • 字数: 2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美)拉里·劳丹(Larry Laudan) 著;李昌盛 译
  • 出版日期: 2015-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595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2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错案的哲学:刑事诉讼认识论》:刑事诉讼,既然以发现案件事实为目标,那么它就必须要致力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首先,必须要优选限度地减少错案的发生;其次,当错误不可避免时,应当以社会认可的价值偏好分配错误;很后,当发现真实与人权保障等其他价值目标发生冲突时,尽可能以不损害真相发现的方案化解冲突。如果一个国家的刑事司法以发现真相作为主要目标,那么刑事程序规则和刑事证据规则,都应当优选限度地以此作为创设及改革的标准。
作者简介
拉里·劳丹(Larry Laudan),1941年生于得克萨斯州奥斯汀,21岁毕业于堪萨斯大学物理系,1965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教于伦敦大学、匹兹堡大学、弗吉尼亚工学院、夏威夷大学、得克萨斯大学法学院及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他是美国当代很负盛名的科学哲学家和认识论学家之一,美国前哲学学会分会。他在科学哲学和认识论哲学领域内的代表作主要为《进步及其问题:科学增长理论刍议》(1977)、《科学与假设》(1981)、《科学与价值》(1984)、《科学与相对主义:科学哲学对话》(1990)、《风险论》(1995)、《超越实证主义与相对主义》(1996)和《前方的危险》(1997)。自2002年开始,他的研究兴趣转向刑事证据学,开创了刑事司法认识论哲学研究的先河,集中体现在《刑事诉讼认识论》(2006)之中,在刑事法学界、证据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李昌盛,1977年8月生,安徽六安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首批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第二届重庆市中青年法学专家,主要从事刑事诉讼法学和证据学的教学研究。已在《清华法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一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3项,研究成果曾获得省部级很好科研成果奖7次。
目录
引言思考法律中的错误
第一编分配错误
第一章破解合理怀疑
第二章固定证明标准
第三章清白、证明责任和积极辩护的难题
第二编证据规则和程序规则的缺陷
第四章评价证据和程序
第五章沉默的被告人、沉默的证人和麻木的陪审员
第六章口供、毒果和其他的排除规则
第七章双重危险和错判无罪:让罪犯和法官摆脱困境?
第八章错误规则的可疑动机:价值冲突
索引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