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类文明史

人类文明史

全面介绍了19世纪人类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
  • 字数: 1439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作者: (英)彼得·马赛厄斯(Peter Mathias) 等 编著;中文版编译委员会 译 著
  • 出版日期: 2015-08-01
  • 商品条码: 97875447509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25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1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全面系统介绍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社会变迁、科技进步、文化进步等方方面面的情况。第六卷主要讲述了十九世纪人类文明的历史,主要分两大部分:专题史(涵盖工业化、科技、医药、社会科学、文化艺术、宗教)、地区史(包括欧洲、北美、拉美、亚洲、非洲等)。内容翔实、体系完备,为不可多得的历史参考书。
目录
总序
前言
概述
国际委员会
各卷编者
表格目录
地图目录
图片目录
本卷作者名录
本卷序
致谢
导论
导论
主题篇
1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背景
2国际背景
2.1欧洲、美洲和非洲
2.2亚洲
3工业化与科技进步
4数学、精密科学和自然科学
5医学的发展
6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
7教育和研究
8文化发展、艺术及建筑
……
9宗教在19世纪各文化中的非洲
地区篇
10欧洲
11北美洲
12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13亚洲
14西亚和地中海非洲
15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6澳大拉西亚与大洋洲
结语
大事年表
地图
索引
图片
摘要
总 序 松浦晃一郎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总干事 “我们的文明是第一个以全世界的过去为自己的过去的文明,我们的历史是第一部世界史。”随着公元2000年的逝去,荷兰历史学家杨·赫伊津哈在七十年前所描述的现象正逐渐变为可感知的现实。在当今这一互依互存、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我们发现自身已不可避免地成为新兴全球文明的一部分,这一文明构成了我们集体命运的母体。 赫伊津哈作出上述论断之后的那些岁月,以最恐怖的方式证实了国际社会相互依存的现实。在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别无所求,只渴望和平与安康,然而地球上却爆发了违背天理的世界大战。大军日夜不停地巡视海陆空路线,恣意毁坏对人类来说最宝贵和最关键的东西。人们在身体上和道义上受到的伤害,永久性地打碎了一些幻想,迫使人类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话说,那就是“要么团结一心,要么同归于尽”。 自那以后,有识之士清楚地认识到,在跨种族、跨文化交流中,无知是多么地危险。当今世界掌握了具有可怕潜能的知识,而对于普遍人性的错误认识,必然与世界之存续相抵牾。显然,唯一的出路是,在各民族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并塑造一种包容意识,让人们意识到在人类多样性之中内含的统一性。 在此背景之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47年决定,以国际合作的方式编写一部真正的全球通史。本书致力于推动“更广泛地理解人类历史的科学和文化方面,各民族、各文化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它们对人类共同遗产的贡献”。此计划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的项目之一,源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根本原则,受到广泛赞成。但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项西绪弗斯般的永无尽头而又徒劳无功的任务,此前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 三年后的1950年,《人类科学与文化发展史》第一届国际委员会开始编纂这部全球史。用勒内·马厄的话来说,这部全球史将把“人类的全部记忆作为一个连贯整体,呈现在人类面前”。随着杰出的国际化合作团队成型,以及初步成果开始刊登在委员会的期刊《世界史杂志》上,我们对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的追求已明显取得新的突破。约十五年后,当第一版以六种语言问世时,对这一著作的评价———除了那些必然存在的保留意见———证实它成功地“第一次从记忆与思想的纷繁立场(如此五花八门的立场,正是当今不同文化的特点)出发,创作了一部人类思想的通史”。 《人类文明史》第一版的编纂者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历史编纂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在不断变迁的历史潮流中,任何事物,无论是史实还是阐释,都不是一成不变的。1969年,保罗·E.德·贝雷多·卡内罗宣称:“总有一天,我们所写下的东西……会被取代。我希望,我们的后来者将致力于此,这一著作的修订版也许会在新千年来临之际出版。” 卡内罗所希望的“一天”已经到了。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决定修订这部著作。两年后,第二届国际委员会制定了具体目标。 从初版问世至今,许多事情已经发生了变化。近些年来,其他许多学科丰富了史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也揭示了一些新的史实,特别是在“史前史”领域。同时,我们的时代越来越强调文化认同,因此也进一步要求在史学观点和阐释上的多元化,这促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编纂多语种的地区史,以反映各民族的不同视角。其中已出版的有六卷本的《加勒比地区通史》、六卷本的《中亚文明史》、八卷本的《非洲通史》;同时,《拉丁美洲通史》和《伊斯兰文化面面观》也在编纂当中。最后,历史本身也在发展,并不断修正看待过去的视角。 基于以上原因,并考虑到针对初版的一些有益批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终决定,《人类科学与文化发展史》新版(简称《人类文明史》)将不仅仅是简单的修订,而是对初版的彻底改造。其目标未变———依然是基于不同文化和科学成就,对人类的历史作整体的叙述———但其角度更细致、更多样,也更广阔。 这项工作已进行二十余年,我非常荣幸地为读者呈上这部全新的《人类文明史》。它建立在第一版富有奉献精神的前辈学者开创性工作的基础之上,并将之延伸和扩展。在此,我向为本书作出巨大贡献的第二届国际委员会所有成员,及450位来自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杰出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激之情。我相信,读者将会有他们自己的评判。将本书交给读者审阅之时,国际委员会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完成了成员国交给它们的任务的最后一步。我相信,本书见证了我们的共同过去,也代表了对我们共同未来的信心,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从中受益匪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