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管理的智慧 浩云心语

管理的智慧 浩云心语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前院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特聘顾问 上海管理科学学会理事长,博士生导师
  • 字数: 178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王方华,周朝民 著
  • 出版日期: 2020-01-01
  • 商品条码: 978711164386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4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融汇东方管理智慧与西方管理科学的书,作者既精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可以帮助读者追问管理之道;又熟知西方管理学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读者提升管理技能。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了解东方管理的智慧与西方管理的科学,拥有应对领导力、品牌、营销等各种管理挑战的力量。
作者简介
王方华,上海交通大学校长顾问,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企业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助理、企业管理系主任。1998年调上海交通大学任管理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院学位委员会主任、校党委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战略管理、企业发展理论。主讲过的课程有《营销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工业经济管理》《城市经济管理》《管理心理学》《产业经济学》《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管理学研究》等博士、硕士、MBA、EMBA和本科生的课程。兼任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学部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学部委员、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巾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行为科学学会会长,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在国内外管理学、经济学的刊物上发表了200余篇文章,出版了30多本专著和教材。《营销管理》2006年获国家精品课程;2002年获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津贴;2006年被亚洲人力资源协会评为”商学院领导成就奖”;2006年被CCTV评为推动中国MBA发展成就奖;2006年获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重大项目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
目录

第一章 管理之道
管理之“道”:因天之序
再说管理之“道”:天人合一
三说管理之“道”:以人为本
四说管理之“道”:兼相爱,交相利
五说管理之“道”:执道循理
六说管理之“道”:庄周梦蝶
七说管理之“道”:万物齐同
第二章 管理文化之我见
漫谈管理文化
管理文化的内核与外缘
管理:向东方文化传统学习什么
华为的“不自为大”
理发师的头谁来剃
“走出去”战略与跨文化管理
第三章 诚实守信与进德修业
企业的负竞争力
“天理”与“人欲”
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
经营者的进德修业
再说经营者的进德修业
三说经营者的进德修业
四说经营者的进德修业
五说经营者的进德修业
六说经营者的进德修业
七说经营者的进德修业
第四章 公信力与社会责任
公信力的缺失与重塑
细节见品质,责任担道义
论企业之本
安然的警示
只身存天下,忘己成大公
也谈企业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主“跑路潮”的启示
第五章 策人之道
策人三诀
再说策人
三说策人
识人与选才
管理中的人与事
人才战略刍议
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方法,培养创新的人才
第六章 品牌、定位
幌子与牌子:品牌偶拾
“买椟还珠”与“白马非马”的启迪
活力中国:本土品牌崛起的契机
定位、挤位和占位
第七章 战略与竞争力
战略的“加”和“减”
“成衣匠人”与服务心理学
服务导向与攻心为上
差异就是竞争力
资源配置创新与企业竞争力提升
摩立特破产的启示
第八章 领导力修炼
管理者的思维三修
领导力刍议
跨文化领导力
解读杰克·韦尔奇
治理与管理刍议
从《致加西亚的信》说起:感言执行力
第九章 管理的变局
经济全球化:思考与对策
新常态、新业态和新心态
丝路话语
“阻梗”与“临事”
变与应变
变与不变
再说变与应变
新常态,新管理
“互联网+”与公司管理
营销变革中的十大现象
第十章 自主创新
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核
组织与创新刍议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管理新思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管理创新
永远“白手”,永远“创业”
第十一章 管理学的成果
管理学的成果是什么:从莫言的获奖感言说起
再说管理学的成果是什么
“快”“慢”之间的学问
管理研究的价值刍议
第十二章 管理学在中国
“管理学在中国”刍议
无问中西
中西管理理念的冲击与融合
海纳百川
管理的“知行合一”与管理思想践行
中国式管理刍议
第十三章 商学院的力量
商学院不能太商业化
再说商学院不能太商业化
中国商学院的品牌经营
科斯的贡献
商学院是有用的
商学院发展的学术路线图
中国MBA培养方略思辨
“互联网+”与商学院教育
“双创”新态势与商学院教育
金鸡湖告白:2017年中国管理50人
摘要
序沪上百廿三年之学府,交大也。环交大皆高楼,进红门入校则别有洞天。绿荫环绕,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枝叶茂,雨露清新,风霜高洁。顺红门右拐见红墙图书馆,显百年之文化底蕴。再直行为灰砖红瓦之浩云楼也。浩云者,中国现代航运先驱董浩云也。董氏集团助学交大,故有浩云楼。入楼瞻首任校长何嗣焜之铜像,肃然起敬。拾楼阶而上有四层阁,乃《上海管理科学》杂志社。吾等朝出暮归四时作业于此,逢双月出刊,且每期均刊“主编寄语”,一晃十余载,年长日久,积文成书,名曰《管理的智慧:浩云心语》。心语者,涉管理之学,有感而发,中西相融,忽而发思古而致良知,忽而听西风而敬科学,似浩瀚夜空之星辰,点点闪亮;如苍茫大海之贝壳,映光闪烁。吾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史百家言,经纶三大教,纵横天地间。吾等虽不能穷经史百家三大教,却愿于浩如烟海之古典文化中拾贝捡粹,以飨读者。管理学于吾国,较之经史百家、三大教,尚属年青,且与交大共成长。交大建校初,设铁路管理科,乃吾国管理学科之肇始。余曾任交大管理学院院长十载,勤于学院发展,思于商学院何为。商学院作为,首为致良知也。《周易正义·系辞上卷七》载“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商学院者,经理人之摇篮也。商学院理当不失于大学之道:明德以修己,新民以治人,人道备矣,而必申之曰“止于至善”。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屋梁得正,则百年不摧;人得其正,则虚邪不近。故求得其正,则可志于道,依于仁,游于艺,使其艺臻于洋洋大观者矣。不知“止于至善”,则不定、不静、不安,而虑所非虑,未有能得者也。大学当如是,商学院当如此,所育商道之经理人更当如此。吾国商学院年青,管理学亦年青。吾国管理学之发展,亦余所求索者。中华古典文化虽不见专门管理学之分类,然五千年文化绵延中,仍不失中国管理之智慧。《孟子》曰:“始条理者,智之事也。”条理中国传统之管理智慧有五:管理学科之立乃首;其次为与时偕行;三乃管理之“道”;四乃进德修业;五乃技巧、工具和方法。中国管理学科之立,不失为三重构造:技巧、工具和方法,是为“术”;系统且适用的知识体系,此乃“知”;思想、理念之文化,是纲,乃“魂”,为本。古人重文,“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置管理文化于管理之核心地位,视其为管理之魂。管理失文即失魂也。中国管理学科应以管理文化为纲,纲举目张,绝不可重“术”轻“文”,本末倒置也。中国管理学科之立,理当与时偕行,或以《周易》为鉴。《周易》者道之显,性之藏,管理之牖也。“阴阳,动静,幽明,屈伸,诚有之而神行焉”;“立天、立地、立人,反经研几,精义存神,以纲维三才”,生生息息也。余等所处历史变革期,复杂多变是常态,拙著谈易说变讲管理,以明知变应变管理之能也。危中握机,谋也;迎变而上,勇也。此乃管理学科之与时偕行也。中国管理学之立,乃需问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失为问道之源,给管理者启迪。拙著之“因天之序”“天人合一”“万物齐同”“不自为大”等,无不是问道循理,因应管理之智慧也。中国管理学之立,应执道循理,进德修业也。进德修业,以诚为先。《中庸》曰:“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此乃由内而外之进德修业。王阳明曰:“怡神养性以游于造物。”进德修业者,致良知也。正所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格物者,格物致知也,即实践,靠自省,或谓“知行合一”,进而得以“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窅冥。道在险夷随地乐,心忘鱼鸟自流形”。中国管理学之立不可不谓“术”也。当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助我管理之进步。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宜若登天而不可使逸获于企及也。此乃敬科学也。故管理需技巧、工具和方法,譬如信息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皆可提升管理技能。方法者,含管理职能之改善,如领导力、影响力和执行力;营销策略之调整,如产品或服务之品牌力、选才用人、技术创新和资源配置等,拙著皆有所涉也。拙著看似“杂”,然杂而不乱;貌似“碎片”,但碎片精炼。余等在知识之海洋遨游,虽不能穷尽传统文化之管理智慧,然可获知识碎片以精炼,并以之启迪读者。王方华 周朝民2019年3月于浩云楼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