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天命:之谓性!】片读《中庸》

【天命:之谓性!】片读《中庸》

  • 字数: 2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伍晓明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09-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11547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31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分析“命”的意义结构以重读《中庸》首句“天命之谓性”。下篇则从“诚”这一概念来重读《中庸》中对诚的系统论述。
人之为人必然以某种形式无条件回应和接受自己的天命,成为自由的伦理主体,而命人之天其实是人那自始即已作为“他者”而内在于人自身的“自己”。诚,即意味着真正面对自己,并尽力去实现自己的可能性,人永远处在一个“诚己/成己”的过程之中,永远处在一个完成人之纯粹天命的过程之中。
作者简介
伍晓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硕士、(1986)、英国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r)博士(1996),现任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Univerty of Canterbury)语言暨文化研究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传统及比较哲学。中文近著有《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有(与)存在:通过“存在”而重读中国传统之“形而上”者》,译著则包括伊格尔顿的《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及马丁·华莱士的《当代叙事学》等。 在儒学史上,《中庸》被视为“孔门传授心法”。在现代学者看来,它是全部儒家文献中最具哲学性的一部,包含着理解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关键,套用《诗经》中的话,我们或许可以说“《中庸虽旧,其命惟新”。
目录
致谢
写在前面
序论:重读《中庸》
今本《中庸》的文本问题
本书的基本任务和结构
上篇  “天命:之谓性!”
  1 “命”之意义的结构分析
  2  “性”
  3  “天”之意义与“天命”之内容
  4  本篇总结
下篇  “诚之者,人之道也”
  1  诚之意义的结构分析
  2  “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3  人是可能和能力
  4  “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5  “成物。知/智也”
  6  “不诚无物”?
  7  “至诚”不诚
  8  “至诚无息”:时间,空间,超越,“本体”
书后之言
  1 天与人
  2  命与时间
参考书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