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浦江清讲中国文学(近代学术名家大讲堂)

浦江清讲中国文学(近代学术名家大讲堂)

  • 字数: 19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 作者: 浦江清
  • 出版日期: 2010-02-01
  • 商品条码: 97878072963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1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学术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有了前人的成果,后人才能有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前人的成果,后人不得不重复前人的研究,而且未必能达到前人的高度,“广陵绝响”是人类学术目前经常不得不面对的千古遗恨。要是人类的学术研究成果始终能得到传承,人类能取得的进步肯定要大得多。
    秦始皇时代,多数儒家经典被付之一炬,或者被禁止传播。博士伏生将《尚书》藏在墙壁间,秦汉之际的战乱过后大部分已经遗失,只剩下二十九篇。伏生就以此为基础,终身传授《尚书》。在他九十余岁时,汉文帝派晁错去他家学习。此时伏生已口齿不清,由他女儿转述才大致完成传授。尽管由于双方所操方言的差异,导致晁错的一些误解,但基本内容还是得以流传。“薪尽火传”,靠的是火种不灭。中华文明能够长盛不衰,并发扬光大,靠的就是一代代的火种。
    印刷术的发达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书籍的流传,但人为的破坏还是会使有些书籍从此毁灭,往往使一门学问后继无人。而且,对严谨的学者来说,总会有一些研究的心得或某项具体成果来不及整理成文,或者因种种原因没有发表,只能靠口耳相传。
作者简介
浦江清(1904-1957),有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出生于江苏松江(今上海松江区)。家境清寒,聪颖好学。1922年,入东南大学,1926年经吴宓推荐到清华国学研究院任陈寅恪助教,1929年转入清华大学文学院,1938年任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教授。1948年朱自清病逝,由他继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代理主任。1952年调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7年因病逝世。主要论文有:《八仙考》、《花蕊夫人宫词考证》、《词的讲解》、《词曲探源》、《屈原生年月目的推算问题》等。
目录
八仙考
词的讲解
评王著《元词斟律》
词曲探源
词曲探源(续录)
屈原
屈原生年月日的推算问题
谈端午节
李绅《乐府新题》及其他
论小说
说《三国演义》
小说杂记
古文选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