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

  • 字数: 36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作者: 金江军,郭英楼 著
  • 出版日期: 2018-01-01
  • 商品条码: 9787121330087
  • 版次: 4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8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智慧城市是大数据、互联网时代的城市治理方式。本书首先介绍了我国城镇化和城市信息化发展历程,建立了智慧城市的体系框架,阐述了城市信息学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与其他城市科学的关系,分析了靠前外智慧城市发展情况,指出了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智慧城市发展对策。然后论述了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六大关键技术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描述了信息基础设施、智慧政府、智慧经济、智慧社会、发展环境等智慧城市五大组成部分。很后提出城市的领导干部要树立信息化思维,阐述了信息化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系。
作者简介
金江军: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副研究员,长期从事政策研究和咨询工作,著有《互联网时代的新型政府》、《中国式跨越:新经济引领新常态》。
郭英楼:中央党校信息中心巡视员(正厅级),长期从事信息化管理和研究工作,著有《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互联网时代的国家治理》等。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1)
一、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1)
二、中国城市发展现状(3)
三、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意义(4)
第二节中国城市信息化发展历程(6)
一、数字城市(6)
二、信息城市(7)
三、智慧城市(8)
四、互联城市(9)
第三节智慧城市的体系框架(10)
一、组成部分(10)
二、关键技术(12)
第四节城市信息学(16)
一、研究内容(16)
二、研究方法(16)
三、与其他城市科学的关系(17)
第二章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进展(23)
第一节国外智慧城市发展情况(23)
一、美国(23)
二、欧盟(24)
三、澳大利亚(26)
四、韩国(26)
五、新加坡(30)
第二节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情况(31)
一、智慧城市规划和政策制定情况(31)
二、智慧城市试点情况(32)
第三节中国智慧城市存在的问题(35)
第四节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对策(36)
第三章物联网技术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39)
第一节物联网技术概述(39)
一、内涵(39)
二、相关技术(40)
第二节物联网技术在两化融合领域的应用(43)
一、应用现状(43)
二、存在的问题(46)
三、发展对策(47)
第三节物联网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应用(49)
一、应用现状(49)
二、发展对策(56)
第四章云计算技术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58)
第一节云计算技术概述(58)
一、内涵与特点(58)
二、主要类型(59)
三、优点分析(61)
第二节云计算技术在两化融合领域的应用(62)
一、应用现状(62)
二、应用对策(63)
第三节云计算对电子政务的影响分析(64)
第四节政府云(66)
一、国外政府云发展现状(66)
二、中国政府云发展现状(68)
三、政府云发展对策(69)
第五章移动互联网技术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72)
第一节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72)
一、移动通信技术(72)
二、Wi-Fi和WLAN(74)
三、智能终端(75)
四、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情况(76)
第二节“两微一端”(77)
一、微博(77)
二、微信(78)
三、移动客户端(79)
第三节移动电子商务(80)
第四节移动电子政务(81)
一、移动电子政务的优点(82)
二、移动电子政务发展趋势(83)
三、移动电子政务发展对策(84)
四、政府App发展对策(85)
第六章大数据技术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87)
第一节大数据技术概述(87)
一、历史背景(87)
二、大数据的内涵和特点(88)
三、关键技术(90)
第二节大数据的商业价值(91)
第三节国外政府大数据战略(93)
一、美国政府大数据计划(93)
二、澳大利亚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102)
第四节政府大数据(104)
一、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104)
二、应用现状(106)
三、相关政策(113)
四、发展对策(114)
第五节公共数据资源开放(116)
一、国外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情况(116)
二、中国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情况(120)
三、中国政府数据网站建设对策(122)
第七章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124)
第一节空间信息技术概述(124)
一、遥感(124)
二、卫星导航系统(126)
三、地理信息系统(127)
第二节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空间信息技术的融合(128)
第三节城市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132)
第四节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系统(136)
一、主要功能(137)
二、主要特点(138)
三、应用实例(138)
第八章人工智能及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142)
第一节人工智能概述(142)
一、发展情况(142)
二、相关技术和应用(144)
三、相关政策(146)
第二节机器人(147)
一、工业机器人(148)
二、生活机器人(149)
三、特种机器人(149)
四、军用机器人(149)
第三节新硬件(150)
第四节人工智能在智慧政府中的应用(152)
第九章智慧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155)
第一节城市骨干网(155)
一、宽带城域网(155)
二、相关政策(157)
第二节无线城市(160)
一、发展现状(160)
二、发展对策(161)
第三节三网融合(162)
一、内涵分析(163)
二、发展现状(164)
三、相关政策(165)
第十章智慧政府(170)
第一节国外电子政务新战略(170)
一、美国(170)
二、德国(171)
三、澳大利亚(172)
四、日本(172)
第二节智慧政府概述(173)
一、内涵与特征(173)
二、体系框架(174)
三、发展对策(175)
第三节政府知识管理和政务智能(177)
一、知识管理(177)
二、政务智能(179)
第四节互联网+政务服务(182)
一、相关政策(182)
二、典型案例(186)
三、发展对策(189)
第十一章智慧经济(191)
第一节智能制造和智慧制造(191)
一、国外智能制造战略(191)
二、中国智能制造战略(194)
三、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对策(196)
第二节智能制造技术(200)
一、3D打印(200)
二、工业机器人(203)
第三节智慧产业(204)
一、内涵分析(204)
二、发展现状(204)
三、发展对策(205)
第四节智慧企业(206)
一、内涵与特征(206)
二、发展对策(207)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小微企业中的应用(208)
第五节智能产品(213)
一、内涵分析(213)
二、发展现状(213)
三、发展对策(216)
第六节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217)
一、工业互联网(217)
二、互联网+协同制造(219)
第七节分享经济(220)
第十二章智慧社会(223)
第一节智慧教育(223)
一、主要特征(223)
二、体系框架(225)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226)
四、发展对策(228)
第二节智慧医疗(229)
一、主要特征(229)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230)
三、智慧医院(232)
第三节智慧社区(232)
一、内涵和特点(232)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233)
三、发展现状(235)
四、发展对策(236)
第四节智慧家庭(236)
一、智能家电(237)
二、智能家具(239)
第五节智慧旅游(240)
一、内涵与特征(240)
二、体系框架(241)
三、关键技术(242)
四、发展现状(244)
五、相关政策(244)
六、发展对策(246)
第十三章智慧城市发展环境(248)
第一节政策环境(248)
一、国家层面(248)
二、地方层面(251)
第二节经济环境(252)
一、信息通信技术产业发展情况(252)
二、数字经济发展情况(253)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刺激信息消费(254)
第三节社会环境(255)
一、互联网普及率快速提高(255)
二、信息化在改善民生方面成效显著(257)
第四节技术环境(257)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257)
二、信息系统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259)
第十四章城市治理的信息化思维(260)
第一节树立信息化思维(260)
一、领导决策的信息化思维(261)
二、城市安全的信息化思维(261)
三、经济发展的信息化思维(262)
四、政府履职的信息化思维(263)
第二节信息化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64)
一、信息化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65)
二、信息化与全面深化改革(265)
三、信息化与全面依法治国(268)
四、信息化与全面从严治党(270)
第三节信息化与五大发展理念(272)
一、信息化与创新发展(273)
二、信息化与协调发展(273)
三、信息化与绿色发展(274)
四、信息化与开放发展(274)
五、信息化与共享发展(275)
第四节信息化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75)
一、信息化与经济建设(275)
二、信息化与政治建设(280)
三、信息化与文化建设(283)
四、信息化与社会建设(285)
五、信息化与生态文明建设(287)
附录A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文件(290)
参考文献(292)
后记(29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