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产业漂移

产业漂移

  • 字数: 32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帆 著
  • 出版日期: 2014-06-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4249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1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帆编著的这本《产业漂移(世界制造业和中心市场的地理大迁移)》研究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变动及其在地理上的转移或漂移,集中关注制造业的转移,详细记录了自英国工业革命至中国改革开放数百年间制造业在全球范围转移的历史,包括英国、德国、俄罗斯、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内地,其中以英国、美国和中国为重点。本书认为,制造业转移的动力在于不同地区的要素禀赋和生产活动的潜在收益在地理上的差别。本书进而论述了随制造业转移和收入提高形成的世界范围的中心市场,以及地理上的漂移和结构变化的交替。在回顾历史的基础上,本书对未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路径作出了展望。
作者简介
张帆,美国密歇根州立韦恩大学经济学博士。1994年参加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升格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创建工作,现任该院教授。曾任美国纽约市政府资深经济学家、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理事。研究领域包括产业组织、城市经济学、国际贸易等。著有《中国的城市化与世界经济》(英文),并与田国强合著《大众市场经济学》,与李东合著《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与易纲合著《宏观经济学》。
目录
导论 全球制造业概述与文献回顾
0.1 制造业的全球分布及其历史概述
0.2 文献回顾:从国别研究到新结构经济学
1 工业革命的史前状态
1.1 简史:生产和要素分布的不均衡
1.2 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火花初现
1.3 葡萄牙:海外贸易的先驱
1.4 荷兰:产业革命前的英国
1.5 工业革命前夕的欧洲
2 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2.1 工业革命的产生:生产要素供给方面的因素
2.2 工业革命的产生:单一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内市场
2.3 海外市场:工业革命的导火索
2.4 第一阶段工业革命:棉纺织业
2.5 第二阶段工业革命:重工业革命
2.6 英国与世界市场
2.7 世界的投资者:英国的对外投资
2.8 收入分配与社会革命的威胁
2.9 衰落
3 世界市场的形成
3.1 运输革命: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的条件
3.2 商品市场的一体化:价格趋同
3.3 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移民潮
3.4 资本市场的一体化:资本的流动
3.5 世界收入分配:大西洋经济趋同
3.6 美国和德国:两翼齐飞
4 制造业东进的苦难历程
4.1 德国:欧洲的核心
4.2 俄国:工业革命继续东进
5 19世纪的美国
5.1 美国增长全貌
5.2 美国工业革命的先决条件
5.3 组织创新
5.4 对外经济关系
5.5 财富分配和社会改革
5.6 宏观经济基本关系
5.7 政府:有节制的干预
5.8 经济波动在发展中的作用
5.9 世纪之交的产业态势
6 美国20世纪:内部结构的变化和产业输出
6.1 要素市场:制造业流动的原因
6.2 产业结构:美国的特点
6.3 世界的中心市场
6.4 财富结构:日益以资产为基础
6.5 对外经济关系的变化
6.6 政府:权力的扩大
6.7 产业的内部移动与外流
7 日本
7.1 日本产业发展的预备期
7.2 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
7.3 日本的制度问题
7.4 美国制造业向日本的转移
8 亚洲“四小龙”
8.1 亚洲“四小龙”的要素禀赋
8.2 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概况
8.3 亚洲“四小龙”发展模式的选择
8.4 亚洲“四小龙”的产业结构
9 20世纪的中国:起飞
9.1 工业化东进在中国
9.2 劳动力的大转移:民工潮
9.3 资本的涌人
9.4 技术的学习与创新
9.5 闸门:制度的回归与创新
9.6 产业漂向新大陆
10 21世纪的中国:再转型
10.1 未来的目标市场
10.2 外向型企业之谜
10.3 21世纪初的产业态势
10.4 中国面临的问题
11 未来:产业移动的方向
11.1 土地在我们脚下松动
11.2 美国:产业回流?
11.3 中国前出非洲
11.4 前瞻
附录 产业分类
关键字索引
人名索引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