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科研中的读与写

科研中的读与写

  • 字数: 30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董永贵
  • 出版日期: 2012-07-01
  • 商品条码: 9787302292937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49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数据阅读,是作者(董永贵)从多年科研教学实践中凝练出来的一个理念。将数据的概念从常见的阿拉伯数字拓展为用符号、曲线、图表等形式表达的理论公式、技术指标以及实验结果等非文字内容,对这些广义数据的阅读以及写作表达,几乎涵盖了专业学习与具体工作过程的全部内容。数据阅读能力,是担负专门科学研究或技术工作时所需专业素养的集中体现。
《科研中的读与写》从对科学素养的讨论出发,针对教科书阅读、文献检索、科研论文阅读、实验数据阅读、数据表达与写作、学术交流等环节,系统介绍了数据阅读的方式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技巧。作者相信,好的科研,是从数据的阅读开始的。 
内容简介
《科研中的读与写》由董永贵编著。 《科研中的读与写》简介: 科技阅读,或许是一门值得研究探讨的艺术。 如果将数据的概念定义为各种用符号、曲线、图表等形式表达的理论公式、技术指标以及实验结果等非文字内容,那么对这种广义数据的读与写,即用清晰的语言显现其中隐藏的信息,几乎涵盖了专业学习与具体科研过程的全部内容。 所以说,好的科研,是从数据的阅读开始的。
目录
1 阅读的习惯
1.1 科学的素养
l.2 阅读的环境
1.3 阅读的深度
l.4 打造自己的专业数据库
1.5 工程问题的阅读
参考文献
2 阅读的节奏
2.1 阅读的起点
2.2 整体阅读与局部研究
2.3 阅读的堆栈
参考文献
3 科技文献中的信息提取
3.1 文献的检索
3.2 科技文献的基因
3.3 独特内容的程式化展示
3.4 阅读的痕迹
参考文献
4 研究论文的数据阅读
4.1 说明图的阅读
4.2 实验细节的阅读
4.3 数据曲线与图表的阅读
4.4 数据阅读的顺序
参考文献
5 纸上的科研
5.1 现实的起点
5.2 实验室中的笔记本
5.3 数据与理论模型
5.4 实验数据的阅读
5.5 下一次的出发
参考文献
6 数据表达与写作
6.1 写作的框架
6.2 实验内容的整理
6.3 理论公式与研究水平
6.4 数据的链条
6.5 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参考文献
7 交流的习惯
7.1 交流与沟通
7.2 交流的规则
7.3 论文的发表
7.4 演讲的习惯
8 阅读的边界
8.1 自由的阅读空间
8.2 阅读的品位
8.3 阅读的热情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