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重温20世纪80年代文学:精神史的笔迹与心迹

重温20世纪80年代文学:精神史的笔迹与心迹

  • 字数: 24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杨晓帆 著
  • 出版日期: 2019-12-01
  • 商品条码: 978730130833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6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重温20世纪80年代文学:精神史的笔迹与心迹》以经典重读为中心,在“重返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视域中围绕三个历史节点来探讨转型期作家的精神史,分析20世纪80年代变动中的情感结构与文学视野。一方面揭示其被经典化的过程及其被一般文学史叙述所遮蔽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尝试发掘文学与历史的独特互动。这些作家作品所关涉到的城市改革、历史书写、青年形象塑造、理想主义的失落与找寻等等,仍是当下文学创作、批评与人文研究关切的问题,如何为其建立长时段的思考脉络与参照视野更是本书的意旨所在。
目录
绪论/001
第一章“新时期”的发生:社会问题与文学参与/010
第一节关于“红专问题”的讨论:《哥德巴赫猜想》与新时期起点的历史重释/013
第二节“潘晓讨论”:《人生》与20世纪80年代的新人故事/037
第二章85文学转折:新潮批评与纯文学观念的生成/061
第一节现代自我的诞生:《你别无选择》与新潮批评的崛起/063
第二节知青小说如何“寻根”:《棋王》经典化与寻根文学的剥离式批评/088
第三节现实主义危机:《早晨从中午开始》与20世纪80年代的中西、城乡之辩/114
第三章通往20世纪90年代:作家精神史与20世纪80年代遗产的转化问题/134
第一节归来者的位置:高晓声访美与“陈奂生系列”的终结/137
第二节改革时代的伦理诉求:刘醒龙与寻根意识的再出发/158
第三节从“历史记忆”到“记忆历史”:《生死疲劳》与莫言长篇小说的有效期/177
第四节“走异路,逃异地,寻求别样的人们”:改定《心灵史》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转折”/198
第四章转型期文学研究的历史化与当代性/220
第一节经典重读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转型问题/222
第二节口述记忆与文学史现场的重建/232
第三节年谱整理与文学批评的重勘/250
第四节代际经验与20世纪80年代的时代关联/256
结语我们都曾站在时代与时代交替的关口——20世纪八九十年代“转折”视野中的文学性问题再考察/286
主要参考文献/303
后记/3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