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Creo 3.0中文版应用教程

Creo 3.0中文版应用教程

  • 字数: 59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乔建军,王菁 编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5-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240552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Creo结构复杂、模块众多、功能强大、操作灵活,学习起来比较费力,因此,作者根据实际设计经验,结合多年的软件教学以及工厂实战经验编写了本书。
本书共15章,详细讲解了Creo基础知识、草绘、基础特征、基准特征、工程特征、高级特征、特征编辑与操作、曲线特征、曲面设计、曲面编辑、造型曲面设计、装配设计、工程图设计、钣金设计、模具设计等内容,帮助读者尽快掌握Creo的应用。
本书深入浅出,实例引导,讲解详实,适合利用Creo从事CAD设计的初中级读者使用。本书既可作为大中专院校、高职院校机械设计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社会相关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1章Creo基础知识1
1.1Creo启动和退出2
1.1.1软件启动2
1.1.2退出软件2
1.2Creo3.0界面简介3
1.3文件的管理4
1.3.1文件打开5
1.3.2文件新建5
1.3.3文件保存6
1.3.4文件另存为6
1.3.5文件重命名6
1.3.6文件的删除7
1.3.7文件的拭除7
1.4设置系统颜色8
1.5修改对象颜色9
1.6Creo选取方法10
1.6.1预选加亮突出显示功能11
1.6.2直接选取11
1.6.3查询选取11
1.6.4列表选取12
1.6.5依次选取(CTRL多选)12
1.6.6链选(shift链选)13
1.6.7依次链选取13
1.6.8曲面链选取13
1.6.9环曲面选取14
1.6.10种子&边界面选取14
1.7图层16
1.7.1层显示和隐藏16
1.7.2在层间复制项目17
1.7.3复制层上所有项17
1.7.4设置层属性18
1.7.5层保存状况18
1.8本章小结20
1.9本章习题20
第2章草绘21
2.1草绘基本概念22
2.2进入草绘模块22
2.3鼠标操作技巧23
2.4基本绘图命令23
2.4.1绘制线链24
2.4.2绘制相切直线24
2.4.3绘制中心线25
2.4.4绘制矩形25
2.4.5绘制圆25
2.4.6绘制同心圆26
2.4.7绘制三点圆26
2.4.8绘制三相切圆26
2.4.9绘制椭圆27
2.4.10绘制三点圆弧27
2.4.11绘制三相切圆弧28
2.4.12绘制同心圆弧28
2.4.13绘制圆心端点圆弧29
2.4.14绘制圆锥弧29
2.4.15绘制倒圆角29
2.4.16绘制椭圆角30
2.4.17草绘样条曲线30
2.4.18草绘点和坐标系30
2.4.19草绘文本31
2.5图元操控32
2.5.1直线操控32
2.5.2圆操控32
2.5.3圆弧操控33
2.5.4样条操控33
2.6变换图元33
2.6.1旋转调整大小33
2.6.2镜像图元34
2.7编辑裁剪图元35
2.7.1图元的选取35
2.7.2图元的删除35
2.7.3动态修剪模式35
2.7.4修剪拐角36
2.7.5分割图元37
2.8标注和编辑尺寸37
2.8.1标注草绘37
2.8.2修改尺寸38
2.8.3弱尺寸加强39
2.9创建约束40
2.10本章小结46
2.11本章习题46
第3章基础特征47
3.1拉伸特征48
3.1.1拉伸操作方式48
3.1.2拉伸操控板48
3.1.3拉伸深度51
3.2旋转特征53
3.2.1旋转操作方式54
3.2.2旋转操控板54
3.3混合57
3.3.1混合操控板58
3.3.2混合截面58
3.3.3混合选项60
3.3.4混合截面相切条件61
3.3.5截面混合条件61
3.4旋转混合64
3.5本章小结66
3.6本章习题66
第4章基准特征67
4.1基准平面68
4.1.1基准平面对话框68
4.1.2基准平面创建步骤69
4.1.3基准平面参考类型69
4.2基准轴74
4.2.1基准轴对话框74
4.2.2基准轴创建步骤75
4.2.3基准轴参考类型75
4.3基准点78
4.3.1基准点对话框79
4.3.2基准点参考类型79
4.4基准坐标系82
4.5基准曲线83
4.5.1通过点的曲线83
4.5.2来自方程的曲线85
4.5.3来自横截面的曲线87
4.6本章小结88
4.7本章习题88
第5章工程特征89
5.1工程特征概述90
5.2孔90
5.2.1同轴孔90
5.2.2线性孔91
5.2.3径向孔93
5.2.4直径孔94
5.3倒圆角96
5.3.1倒圆角截面形状97
5.3.2通过曲线倒圆角101
5.3.3完全倒圆角104
5.3.4可变倒圆角106
5.4倒斜角108
5.4.1边倒角108
5.4.2拐角倒角109
5.5抽壳111
5.6拔模114
5.6.1拔模参考114
5.6.2可变拔模114
5.6.3分割拔模115
5.7本章小结118
5.8本章习题118
第6章高级特征119
6.1扫描120
6.1.1固定截面扫描120
6.1.2可变截面扫描122
6.1.3带有关系式的可变
剖面扫描128
6.1.4基准图控制的可变
剖面扫描129
6.2扫描混合132
6.2.1扫描混合参考132
6.2.2扫描混合截面133
6.2.3扫描混合相切133
6.3螺旋扫描135
6.4本章小结135
6.5本章习题136
第7章特征编辑与操作137
7.1修改编辑138
7.1.1修改特征为只读138
7.1.2更改特征名称139
7.1.3模型中更改基准面的
文字位置140
7.1.4编辑定义特征140
7.1.5重新排序141
7.1.6隐含或删除特征142
7.1.7零件的简化表示144
7.2特征复制144
7.2.1镜像复制145
7.2.2平移和旋转复制146
7.2.3特征的新参考复制149
7.3特征的阵列152
7.3.1尺寸阵列153
7.3.2方向阵列155
7.3.3轴阵列157
7.3.4填充阵列160
7.3.5表阵列162
7.3.6参考阵列164
7.3.7曲线阵列167
7.3.8点阵列169
7.4本章小结169
7.5本章习题170
第8章曲线特征171
8.1曲线的复制拟合172
8.1.1精确复制172
8.1.2逼近复制172
8.2曲线的移动和旋转173
8.2.1几何移动和旋转173
8.2.2特征移动和旋转174
8.3曲线修剪或分割175
8.3.1曲线修剪175
8.3.2曲线分割176
8.4相交曲线178
8.5投影曲线178
8.5.1投影链178
8.5.2投影草绘179
8.6包络曲线180
8.6.1中心包络180
8.6.2草绘器坐标系包络181
8.7偏移曲线183
8.7.1偏移几何183
8.7.2偏移曲线特征183
8.8本章小结184
8.9本章习题184
第9章曲面设计185
9.1拉伸曲面186
9.1.1拉伸曲面186
9.1.2创建封闭拉伸曲面189
9.1.3创建拉伸分割曲面190
9.1.4创建不对称拉伸曲面192
9.2旋转曲面194
9.2.1旋转轴194
9.2.2旋转曲面196
9.3恒定截面扫描曲面199
9.4可变截面扫描200
9.4.1扫描轨迹200
9.4.2扫描截面201
9.4.3可变截面扫描坐标系201
9.4.4扫描截面外形204
9.5平行混合曲面209
9.6旋转混合210
9.7填充曲面210
9.8边界混合曲面211
9.8.1边界混合的选取方式211
9.8.2闭合混合212
9.8.3边界约束相切214
9.8.4控制点216
9.8.5逼近拟合曲线217
9.9本章小结217
9.10本章习题217
第10章曲面编辑219
10.1曲面偏移220
10.1.1标准偏移特征220
10.1.2具有拔模特征222
10.1.3展开特征224
10.1.4替换曲面特征226
10.2曲面的合并227
10.3曲面修剪229
10.4曲面延伸231
10.5曲面加厚232
10.6曲面实体化233
10.7本章小结236
10.8本章习题236
第11章造型曲面设计237
11.1造型曲线238
11.1.1造型曲线的构成238
11.1.2造型曲线点类型238
11.1.3造型曲线类型239
11.1.4下落曲线239
11.1.5COS相交线240
11.1.6圆和圆弧240
11.1.7曲面IOS曲线241
11.2曲线编辑243
11.2.1曲线的插值点编辑243
11.2.2端点连接定义243
11.2.3曲线的分割244
11.2.4曲线的合并244
11.3曲面创建246
11.3.1边界曲面246
11.3.2放样曲面247
11.3.3扫描曲面247
11.4曲面连接254
11.5曲面裁剪254
11.6案例演练254
11.7本章小结262
11.8本章习题262
第12章装配设计263
12.1装配约束264
12.1.1距离约束264
12.1.2角度偏转264
12.1.3平行265
12.1.4重合265
12.1.5法向267
12.1.6共面267
12.1.7居中267
12.1.8相切267
12.1.9固定267
12.1.10默认268
12.2元件的复制271
12.3元件的阵列274
12.4装配体中的零件操作276
12.4.1隐藏和显示零件276
12.4.2重新定义装配关系277
12.4.3零件重新排序279
12.5在装配环境中编辑零件279
12.5.1显示零件特征279
12.5.2编辑零件特征280
12.6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282
12.7装配体的分解285
12.8本章小结286
12.9本章习题286
第13章工程图设计287
13.1绘图视图288
13.1.1常规视图288
13.1.2投影视图288
13.2视图可见性290
13.2.1全视图291
13.2.2半视图291
13.2.3破断视图292
13.2.4局部视图292
13.3放大视图(详细视图)294
13.4辅助视图297
13.5断面图299
13.6剖视图300
13.6.1全剖视图300
13.6.2半剖视图300
13.6.3局部剖视图301
13.6.4旋转剖视图301
13.6.5阶梯剖视图301
13.7尺寸标注304
13.7.1尺寸标注的特点与要求304
13.7.2显示模型注释304
13.7.3手动标注尺寸305
13.8本章小结306
13.9本章习题306
第14章钣金设计307
14.1分离壁308
14.1.1以拉伸创建分离壁308
14.1.2以平整创建分离壁311
14.1.3以旋转创建分离壁313
14.1.4以混合创建分离壁317
14.1.5以旋转混合创建分离壁318
14.1.6以偏移创建分离壁319
14.1.7以变截面扫描创建
分离壁320
14.1.8以扫描混合创建分离壁322
14.1.9以螺旋扫描创建分离壁323
14.1.10以边界混合创建
分离壁324
14.2连续壁327
14.2.1以平整创建连续壁328
14.2.2以法兰创建连续壁334
14.2.3以延伸创建连续壁339
14.3部分薄壁344
14.3.1以平整的方式来
产生部分薄壁344
14.3.2以法兰的方式来
产生部分薄壁344
14.4止裂槽348
14.5钣金成型350
14.5.1凸模成型351
14.5.2草绘成型351
14.5.3面组成型352
14.5.4凹模成型353
14.5.5平整成型356
14.6钣金折弯357
14.6.1规则折弯357
14.6.2滚动折弯358
14.6.3平面折弯358
14.6.4边折弯359
14.7本章小结363
14.8本章习题363
第15章模具设计365
15.1模具设计过程366
15.2模具布局366
15.2.1创建工作目录366
15.2.2创建模具文件366
15.2.3加载参考模型367
15.2.4创建模具工件372
15.2.5设置模具收缩率375
15.3分型面376
15.3.1分型面设计的原则376
15.3.2创建分型面377
15.3.3编辑分模曲面381
15.4模具分割及抽取384
15.4.1分型面分割体积块384
15.4.2抽取模具元件385
15.4.3铸模385
15.4.4模具开模385
15.5带靠破孔的模具分模385
15.6带滑块的模具分模391
15.7本章小结400
15.8本章习题40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