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现代电子战系统导论

现代电子战系统导论

  • 字数: 51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作者: Andrea De Martino 著作 姜道安 等 译者
  • 出版日期: 2014-09-01
  • 商品条码: 978712124146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0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共6章,靠前章:电子战场景介绍,描述了对称与非对称的冲突场景及其电子战系统在其中的应用;第2章:信号辐射源与传感器的发展,阐述了雷达、射频和激光制导武器以及通信设备等现代系统的近期新发展;第3章:电子战射频波段的传感器系统,描述了新型无源电子战装备架构需求及其性能;第4章:射频测向与辐射源定位技术,论述了ESM系统中的射频测向与辐射源定位技术;第5章电子对抗系统及第6章电子对抗技术和传感器反电子对抗,分别论述了对现代射频和红外有源对抗装备的需求、架构、所采用的技术以及对射频有源装备和红外/光电导弹导引头实施的主要对抗技术。
本书另有5个附录,附录A:传感器接收机的信号检测;附录B:估计理论概念简介;附录C:天线与相控阵天线;附录D:模拟调制方法;附录E:BFSK通信系统中噪声与单音干扰提高误码率的估计。
作者简介
Andrea De Martino博士1970年毕业于罗马大学电子工程学院,1970年到1971年在该校从事大系统理论和自动控制领域的研究,1977年获得自动控制系统博士学位。1971年到1972年,在意大利空军服役,担任上尉,随后进入意大利Selenia公司,从1972年1985年,主要从事雷达系统开发,职位从雷达系统工程师到总工程师,业务范围从监视雷达和跟踪雷达到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然后被任命为地面和舰载电子战系统部的负责人。
1985年,他加入意大利电子公司,并担任过多个部门的负责人,从事电子战新产品及微波设备的研制,从1999年开始,任职公司首席技术执行官。2002年到2009年期间,他还被任命为欧洲防务联盟的技术负责人,该联盟包含有英国Selex Galile公司、西班牙Indra公司和德国EADS公司。
De Martino博士拥有多项专利,在各种保密和非保密的会议以及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述雷达和电子战装备的技术论文。
目录
第1章电子战场景介绍1
1.1电子战的定义以及在军事中的作用1
1.2电子战相关的主要武器系统2
1.2.1火炮系统5
1.2.2导弹系统5
1.2.3主动寻的导弹9
1.2.4通过导弹跟踪的系统9
1.2.5无源红外制导导弹10
1.2.6掠海导弹10
1.2.7反辐射导弹11
1.3对称冲突中的电子战12
1.4非对称冲突中的电子战16
参考文献17
第2章信号辐射源与传感器的发展18
2.1引言18
2.2传感器电磁频谱与大气传播18
2.3雷达原理与类型21
2.3.1雷达方程23
2.3.2雷达结构25
2.3.3雷达信号处理基本原理29
2.3.4自动检测38
2.3.5脉冲压缩42
2.3.6监视雷达49
2.3.7LPI雷达51
2.3.8脉冲多普勒雷达58
2.3.9跟踪雷达65
2.3.10合成孔径雷达79
2.3.11双基地雷达81
2.4通信88
2.4.1接入方式90
2.4.2信号数字化90
2.4.3保密通信94
2.4.4通信信号编码94
2.4.5典型的军事通信系统96
2.5卫星导航系统98
2.6电光热像仪101
2.6.1最低可分辨温度106
2.6.2红外导弹导引头108
2.6.3导弹逼近告警器114
2.7激光雷达系统115
2.7.1激光目标指示和测距116
2.7.2激光雷达接收机116
2.7.3激光雷达距离方程式117
2.7.4目标探测119
参考文献120
第3章电子战射频波段的传感器系统122
3.1引言122
3.2电子战雷达波段传感器122
3.2.1RWR架构123
3.2.2ESM架构124
3.2.3ELINT架构124
3.3电子战传感器的灵敏度126
3.3.1结论130
3.4截获概率130
3.5雷达波段电子战传感器架构135
3.5.1上一代截获接收机的架构135
3.5.2新型的电子战雷达波段传感器的架构143
3.5.3DSP技术150
3.6低截获概率雷达的探测和分类153
3.7辐射源去交错和分选159
3.8辐射源识别160
3.9通信支援测量(CESM)162
3.9.1CESM162
3.9.2通信情报(COMINT)167
3.10信号情报(SIGINT)170
3.11结束语171
参考文献171
第4章射频测向与辐射源定位技术172
4.1引言172
4.2比幅法测向172
4.3单脉冲比相法测向178
4.3.1相位相关法测向181
4.4时差法测向185
4.5辐射源定位191
4.5.1三角交叉定位法191
4.5.2三距交叉定位法192
4.5.3到达频差无源定位技术195
4.5.4逆无源定位198
4.6结束语203
参考文献203
第5章电子对抗系统204
5.1引言204
5.1.1典型的RECM需求和任务205
5.1.2预警雷达干扰方程206
5.2雷达ECM结构209
5.3数字射频存储器(DRFM)212
5.3.1相位采样DRFM214
5.4雷达ECM发射机217
5.5箔条226
5.6通信ECM系统227
5.7红外ECM系统231
5.7.1曳光弹235
5.8结论236
参考文献236
第6章电子对抗技术和传感器反电子对抗238
6.1引言238
6.2对抗监视雷达的ECM原理和技术以及相关的ECCM238
6.2.1发射中的频率捷变239
6.2.2脉冲重复间隔(PRI)捷变239
6.2.3超低副瓣239
6.2.4多副瓣对消器240
6.2.5旁瓣匿隐器243
6.2.6自适应阵列244
6.2.7噪声干扰245
6.2.8虚假目标246
6.3对抗跟踪雷达的ECM原理和技术及其相关的ECCM246
6.3.1距离跟踪环路欺骗247
6.3.2用于对抗雷达多普勒跟踪的雷达ECM技术249
6.3.3用于对抗雷达角度测量的雷达ECM技术251
6.4有关雷达ECM技术的总结265
6.5通信对抗的ECM原理和技术266
6.5.1噪声干扰268
6.5.2跟随干扰270
6.6ECM技术小结272
参考文献272
附录A传感器接收机的信号检测273
附录B估计理论概念简介280
附录C天线与相控阵天线284
附录D模拟调制方法299
附录EBFSK通信系统中噪声与单音干扰提高误码率的估计303
缩略语30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