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试声鸣磬: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

试声鸣磬: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

  • 字数: 539.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芮必峰 编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2-09-01
  • 商品条码: 978756500924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85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目录
新语境下的传统媒体:上海报社品牌活动探析
“PM 2.5事件”中北京市政府形象研究
论都市报中城市文化记忆的再现与市民身份的重建――以《江淮晨报》“晨报地理”为例
记忆、想象与认同――以《新安晚报》对合肥城市形象的建构为例
媒介地理学视阈下国家形象构建国际传播策略及“说辞”建议――以《中国国家形象片》为例
流言、声誉、传播、演化及地方合作文化形成
《申报?自由谈》杂文里的中国形象分析
中国网络协商决策挑战研究――基于政府与公民社会间实质性不平等的思考
说出不可说的――网络同性恋幽默中的狂欢与并置
新语境下的电视节目内容生产与传播之变
论延安《解放日报》改版的政治逻辑
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上任前后的媒介形象分析
从跨区域传播维度看美剧字幕翻译――以美剧《生活大爆炸》为例
文化工业景观下国内电视剧的生产形态――以《三国》、《宫》、《流星雨》为例
论广告中的性别歧视现象――被固化的女性形象
F.R.利维斯的媒介教育思想:文学、文化与媒介
品牌整合营销:区域旅游资源发展模式浅析――以“好客山东”品牌为例
寻找城市的光荣与梦想――论城市形象建设与传播
城市形象广告的美学因子解读――以芜湖城市形象调查为例
大小舞台之间:不同区域中的黄梅戏传播――以《天仙配》为例
论美国黑幕揭发运动中媒介与社会的互动
从“文人论政”到“公共领域”: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关于近代中国报刊形成“公共领域”假设的思考
从《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到《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一种同情式的历史解读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间的公共交往――由《观察》的作者、读者、编者说起
《每周评论》时期新文化运动镜像
报刊与审查:袁世凯帝制时期的舆论策略
试析网络水军的传播效果和影响――以蒙牛“诽谤门”事件为例
媒介文化与碎片化阅读――浅析“碎片化”阅读的内涵、模式及成因
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网络传播的功能
网络时代传统文摘类杂志与新媒体的融合――以《读者》杂志为例
微博之中的社会交往场景
历史记忆的媒介建构――基于辛亥革命百年的媒介话语研究
媒体与出版业交融探究:微博助力图书营销
社区新闻:公共新闻的新领域
一个特殊的“公共空间”――对重庆时期《新华日报》在国统区抗争的另一种解读
试析大众传媒中专家话语的尴尬处境――一种风险社会的理论视角
《成都商报》区域文化传播策略新探――以震后三年内商报报道为例
区域传播与地方文化形象――以“碧山丰年祭”活动重塑徽文化形象为例
从调解型电视节目看我国电视私人话语的传播与变迁
电视的“说书人”功能――浅析电视故事化的表现形态
参与?记忆:关于中国社区影像传播效果的再审视
言说?身体?抗争――对于徐童纪录片中底层女性形象的解读
“看”与“被看”的视觉凝视――以婚恋节目《非诚勿扰》为例
十年来电视民生新闻发展变化分析――以安徽地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为例
“微博载体型”媒介批评的主体、特征及意义分析――以新浪微博网有关“郭美美登上《嘉人》”的微博为例
微博语境下公共领域的建构――以“李刚门”和“郭美美事件”为例
从大众偶像到网络红人――网络审丑风盛行的现象透析
道路、表意空间及其延伸:隐喻传播的文化解读――以《南都周刊》封面报道标题研究为中心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