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语全译

论语全译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古籍出版社
  • 作者: 阎韬,马智强 译
  • 出版日期: 2020-07-01
  • 商品条码: 978780643246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儒家学派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学派,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它的创始人是生于2500年前的孔子。
孔子(前55l-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其先祖是宋国贵族,曾祖父因避宋国内乱而迁至鲁国。其父孔纥曾任鲁国大夫,但他在孔子三岁时就死了。因此孔子幼年生活贫困,在少年青年时期曾干过不少“鄙事”,如当过治丧时的吹鼓手,看管过谷仓、畜群。但孔子又是个自幼好学、倾心求知的人。生活的坎坷艰辛,只是丰富了他的生活阅历,增长了他的才干,并没有改变他致学的热切勤奋。通过刻苦自学和谦虚求教,他终于成了一个博学、善思、勤实践的人。后来他曾当过地方行政长官(中都宰),当过鲁司寇,主管司法。原先想用自己的主张去改良社会,挽救“礼崩乐坏”的局面,在政治上作出一番事业来,但结果却很不得志,统治者并不采纳他那一套。纵观孔子一生所做的事,最主要、最有意义和影响的两件是兴办教育和整理典籍。他在三十岁左右时开办了一所私学,这是他教学生涯的开始。他打破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实行开放性的“有教无类”方针,招收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为弟子,广泛施以教育。据说他的弟子先后累计达三千多人,其中身通“六艺”、才干突出的有七十多人。由于教学需要,孔子很早就注意到对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直到七十三岁逝世之前,一直在这块园地力耕不辍,终于完成了《诗》、《书》、《礼》、《易》、《春秋》的整理编纂工作,对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孔子的思想言行,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这本书除直接记述孔子言行及孔子应答弟子与时人的言论外,还兼记弟子的言论.书成于孔子死后,是由他的弟子辑录而成的,少数内容甚至是再传弟子的笔墨。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仁者,爱人”,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时时处处把自己放在与旁人同等的地位上,推己及人,充分为别人着想,尊重别人的意志和心愿,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不强加给别人。这种思想的出发点是破除一切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自我中心主义,因此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体现在政治治理上,就是要“为政以德”、“节用爱人”,反对统治者挥霍无度、滥施刑罚、滥用民力,主张重视教养,搞好粮食生产,改善民生,增强国力。孔子的一生,都在为实现“仁”的理想而不懈奋斗。他办教育、从政、率弟子周游列国,直至整理古代典籍,无不实践着仁,体现着仁,弘扬着仁。
“仁”也是孔子提出的最高道德准则,与此相联系,他就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他认为,作为“仁者”的君子,一定要有人格、有志向,能明辨是非,能守死善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巧言令色胁肩谀上,媚世同俗等等,都为他所鄙视。他提出,人要修德、讲学、徙义、改不善。学习要“不耻下问”,有紧迫感,做人要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做事要“临事以庄”尽心竭力。孔子曾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又曾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把对原则真理的追求维护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不但是教育了学生,对一个民族刚健进取心理的形成,也起了重要作用。
目录
前言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日篇第二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