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公私合营"研究

  • 字数: 527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作者: 张忠民 著
  • 出版日期: 2016-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20141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90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上海工业企业为中心,在首先论述了“公私合营”思想政策演变的基础上,分别对公私合营的三大阶段,即个别企业公私合营时期、扩展公私合营时期、全行业公私合营时期,以及公私合营中的企业产权制度变革、企业治理结构重建、企业分配及剩余分配制度之再造进行了较为详尽、系统的论述和分析。本书认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公私合营,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的国家政权,在其自身的信仰和理论指导下,动员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有步骤、有计划实行的中国社会企业制度的巨大变革。公私合营既是中国近现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私营企业制度的终结;更是社会主义新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公有企业制度全面确立的开始,是中国近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历史转折。
作者简介
张忠民,1952年12月生,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首批领军人才,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经济史学会古代史分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明清经济史、上海经济史,以及中国企业史和企业制度史。主要学术著作有:《上海:从开发走向开放1368—1842》、《前近代中国社会的商人资本与社会再生产》、《(上海)经济历史成长》、《艰难的变迁―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研究》(上海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有企业(1927—1949)》(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著作类一等奖)等。发表有《和谐的努力与幻灭―略论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论文类二等奖)、《略论战后南京政府国有企业的国有股份减持》(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论文类三等奖)等百余篇学术论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学术史回顾
第三节基本思路与方法
第四节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公私合营”思想、政策之演变
第一节同盟军: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思想与政策
第二节“利用、限制”:新中国成立之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思想政策
第三节“利用、限制、改造”:“三反”、“五反”后的思想政策变化
第四节“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第五节1953—1956年的公私合营政策
一、扩展公私合营政策的制定
二、1954年《公私合营企业条例》的颁行
三、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中的公私合营政策
第三章“五反”运动与私营企业治理结构之变动
第一节“五反”前的私营工业企业治理
第二节“五反”运动的起因及基本状况
第三节“五反”运动对私营企业治理结构的嵌入
第四节“五反”运动后调整劳资关系下的私营企业治理
第五节“五反”运动与“公私合营”
第四章1949—1953年:个别工业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一节国家资本主义的初、中、高级形式
第二节最早的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的出现
第三节1953年9月前上海的公私合营工业企业
第四节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对扩展公私合营的影响
第五章1953—1955年:扩展公私合营的展开
第一节十四家私营工业企业的扩展公私合营试点
一、扩展公私合营的缘起
二、十四家扩展公私合营企业的确定
三、扩展公私合营试点的展开
四、经验及启示
第二节1954年的扩展公私合营
一、1954年扩展公私合营工业计划会议
二、扩展公私合营工业企业的确定
三、1954年扩展公私合营的实施
四、经验与教益
第三节1955年的扩展公私合营
一、1954年扩展公私合营暴露的问题
二、1955年扩展公私合营的实施
第六章1955—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与推进
第一节全行业公私合营前的“合并合营”、“合营合并”
第二节1954年扩展公私合营中的铅笔工业全行业公私合营
一、全行业合营前的上海铅笔工业
二、长城铅笔厂公私合营前的“私、私合并”
三、从合营合并走向全行业公私合营
四、合营合并与行业整合
第三节1955年扩展公私合营中的全行业公私合营
第四节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一、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背景及酝酿
二、全国范围内公私合营高潮的掀起
三、上海的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四、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实现形式
五、对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理解与认识
第七章公私合营企业的产权制度变革
第一节个别企业公私合营阶段的产权制度变革
一、“私营企业制度”的形式存留
二、企业产权界定的不甚清晰
第二节清产核资定股:扩展公私合营中的企业产权制度变革
一、清产核资
二、定股
三、企业产权变革的核心:公股领导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全行业公私合营中的产权制度变革
一、1955年全行业公私合营试点中的“清产定股”
二、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后的企业产权制度变革
第八章公私合营企业治理结构之重建
第一节个别企业公私合营时期企业治理结构之变动
一、企业治理结构中的实际“采用国营企业经营管理”
二、经营管理模式的变动
第二节扩展公私合营中的企业治理结构变革
一、14家试点企业治理结构的变革
二、扩展公私合营全面展开后的企业治理结构变革
第三节全行业公私合营时期治理结构的变革
一、企业内部科层结构之重建
二、企业治理结构的外在延伸
第九章公私合营企业分配制度之再造
第一节个别企业公私合营时期企业剩余分配制度之调适
第二节扩展公私合营时期“四马分肥”的剩余分配
第三节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后企业剩余分配制度之再造
一、历年盈余分配之了结
二、“定息”制度的确立:企业剩余分配制度之再造
第四节新公私合营企业的工资改革
一、工资改革的背景及起因
二、工资改革的大体过程
三、工资改革中的若干问题
四、工资改革的制度意义
第十章结语:中国企业制度的重大历史转折
第一节公私合营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公私合营与国家资本主义
二、公私合营与“对资改造”的路径选择
三、关于和平“赎买”政策
第二节公私合营的过程解析
第三节公私合营的制度变迁意义
第四节公私合营中资本家阶级的心路历程
第五节中国企业制度的历史走向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