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有生命的影像

有生命的影像

  • 字数: 393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徐辉 著
  • 出版日期: 2014-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4356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8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吉尔·德勒兹作为目前唯一一位全面系统地研究电影的著名哲学家,其理论中包含着精彩的电影本体论、电影创作论和电影意义论。徐辉编著的《有生命的影像――吉尔·德勒兹电影影像论研究》的主旨在于揭示德勒兹的电影本体论,即以“有生命的影像”为核心的电影影像论。
首先,德勒兹认为电影是一个“有生命的影像”,犹如生命体一般,电影拥有自身的感知、情感、回忆、思考等生命机能。当这些生命机能突出呈现之际,作为电影的“有生命的影像”便会化身为感知―影像、情感―影像、回忆―影像、思考―影像,等等。
其次,“有生命的影像”是一个由运动层面和时间层面构成的“皱褶”。这两个层面的主从关系决定它有两种形态:“运动―影像”和“时间―影像”。当运动凸显使得时间间接呈现时,“有生命的影像”即“运动―影像”,一旦时间直接呈现并统领运动,那么它便是“时间―影像”。各生命机能亦可作如是观。同时,德勒兹主张生命即时问。当他将“有生命的影像”阐明之际,同时获得彰显的便是生命(分述之即各生命机能)和时间的奥秘。就时间作为一个哲学问题而言,德勒兹在阐明了电影概念的同时,也成就了一种独具魅力的哲学。或者说,在借助电影阐明了自己哲学思想的同时,他也将一个崭新的电影概念留给了我们。
作者简介
徐辉,哲学博士,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研究方向为美学、艺术美学、电影美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09年度一般项目“电影的奥秘――吉尔·德勒兹电影美学研究”,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度后期资助项目“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和2009年度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中国网络电影产业发展研究”等。在《文艺研究》等国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目录
前言
引论 有生命的影像
第一章 “感知”与“情感”
第一节 感知―影像
第二节 情态―影像
第二章 “冲动”与“行动”
第一节 冲动―影像
第二节 行动―影像
第三章 “反映”与“关系”
第一节 反映―影像
第二节 关系―影像
第四章 “回忆”与“梦幻”
第一节 回忆―影像
第二节 梦幻―影像
第五章 “晶体”与“思考”
第一节 晶体―影像
第二节 思考―影像
余论 走向璀璨的生命之象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