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再制造工程基础

再制造工程基础

面向高端、智能、在役再制造
  • 字数: 42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朱胜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1116559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再制造工程是实现装备战斗力提升与效益*大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再制造是以废旧产品作为生产对象,针对失效零件展开的再制造成形加工,具有不同于制造、维修、材料循环等行业的鲜明技术特点,具有独特的生产技术工艺与管理内容。 这本《再制造工程基础》内容针对再制造面临的“工程设计—技术实现—生产管理—实践应用”的关键问题,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牵引,结合了作者在再制造工程基础领域的设计、技术、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既考虑到再制造工程的基础理论性,提出了相关基础理论及方法,也考虑到工程实践性,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案例,同时注重再制造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智能化、信息化再制造技术,对再制造工程设计与技术的研究及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内容简介
《再制造工程基础》阐述了再制造工程的相关概念、工程体系及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重点论述了再制造工程设计与分析方法内容、再制造工程技术与工艺,以及再制造工程的先进管理内容与方法,探索了智能化再制造的相关重点技术,介绍了再制造升级的体系及应用,并给出了产品和零部件的典型再制造应用案例。全书系统构建了再制造工程基础体系。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1
1.1再制造工程的内涵1
1.1.1基本概念1
1.1.2我国再制造工程的特色2
1.13再制造工程学科体系2
1.2再制造在国内外的发展4
1.2.1再制造在国外的发展4
1.2.2再制造在我国的发展6
1.3再制造工程的发展基础8
1.4再制造工程发展趋势9
1.5我国再制造发展机遇11
1.6我国再制造发展面临的挑战12
参考文献13
第2章再制造性设计15
2.1再制造性工程15
2.1.1基本概念15
2.1.2再制造性工程内容要点16
2.1.3再制造性工程任务及目标17
2.2再制造性设计准则18
2.2.1概述18
2.2.2再制造性定性化设计准则20
2.2.3简化设计准则22
2.2.4可达性设计准则25
2.2.5标准化和互换性设计准则29
2.2.6模块化设计准则31
2.2.7产品拆解性设计准则34
2.3再制造性指标确定与分析36
2.3.1基本概念36
2.3.2再制造性参数37
2.3.3再制造性定量指标分析38
2.4再制造性建模40
2.4.1再制造性建模的目的及分类40
2.4.2再制造性建模的程序41
2.4.3再制造性物理模型41
2.4.4再制造性数学模型43
2.5再制造性分配45
2.5.1再制造性分配的目的与作用45
2.5.2再制造性分配的程序45
2.5.3再制造性分配的方法46
2.5.4保证正确分配的要素48
2.6再制造性预测48
2.6.1基本概念48
2.6.2再制造性预计的条件及步骤49
2.6.3再制造性预计的方法49
2.6.4保证正确预计的要素51
2.7再制造性分析与权衡52
2.7.1再制造性分析的目的与过程52
2.7.2再制造性分析内容与方法53
2.8再制造性试验与评定54
2.8.1目的与作用54
2.8.2试验与评定的时机与区分54
2.8.3试验与评定程序55
2.8.4组织管理56
2.9再制造性评价方法56
2.9.1再制造性影响因素分析56
2.9.2再制造性的定性评价57
2.9.3再制造性的定量评价58
参考文献65
第3章再制造工程分析66
3.1产品故障规律和失效分析66
3.1.1产品的故障规律66
3.1.2产品的故障模式影响分析67
3.1.3废旧件的失效模式69
3.1.4再制造中的废旧件失效分析74
3.1.5废旧轴的失效分析实例74
3.2再制造性规划分析75
3.2.1再制造方案75
3.2.2再制造策略77
3.2.3再制造级别78
3.2.4再制造思想79
3.3再制造工作分析81
3.3.1概述81
3.3.2再制造工作分析的内容和步骤81
3.3.3再制造工作分析所需信息82
3.4再制造费用分析83
3.4.1概述83
3.4.2再制造周期费用估算方法84
3.4.3再制造周期费用分析流程模型85
3.4.4再制造周期费用分解86
3.5再制造时机分析87
3.5.1产品寿命的浴盆曲线87
3.5.2产品退役形式88
3.5.3再制造时机选择88
3.6再制造环境分析90
3.6.1生命周期评价概述90
3.6.2再制造周期环境影响评价90
参考文献93
第4章再制造生产技术与工艺94
4.1再制造技术的内涵94
4.1.1再制造工艺过程94
4.1.2再制造生产技术分类94
4.2再制造拆解与装配技术96
4.2.1基本概念96
4.2.2拆解技术与方法97
4.2.3装配技术与方法98
4.2.4再制造拆装应用99
4.2.5再制造拆装技术发展趋势102
4.3再制造清洗技术103
4.3.1概述103
4.3.2再制造清洗的要求103
4.3.3再制造清洗要素及内容104
4.3.4再制造清洗技术与方法105
4.3.5典型再制造清洗应用112
4.4再制造毛坯检测技术114
4.4.1概述114
4.4.2再制造毛坯检测方法114
4.4.3零件力学性能检测技术115
4.4.4零件缺陷无损检测技术116
4.4.5废旧零部件剩余寿命预测118
4.4.6典型件再制造检测应用120
4.5再制造加工与恢复技术125
4.5.1概述125
4.5.2机械加工再制造恢复技术126
4.5.3表面再制造恢复技术128
4.6再制造磨合与试验技术136
4.6.1基本概念136
4.6.2磨合的影响因素136
4.6.3再制造产品的整装试验137
4.7再制造涂装与包装技术138
4.7.1再制造产品的油漆涂装138
4.7.2再制造产品包装139
4.7.3再制造产品说明书编写141
参考文献142
第5章再制造工程管理的内容与方法143
5.1概述143
5.1.1再制造管理影响因素分析143
5.1.2再制造管理主要内容144
5.1.3再制造工程管理体系145
5.2再制造质量管理146
5.2.1再制造的质量要求146
5.2.2再制造产品质量的波动性147
5.2.3再制造质量管理概念与要求148
5.2.4再制造质量管理方法150
5.3再制造保障资源管理方法152
5.3.1再制造保障资源的确定依据152
5.3.2再制造保障资源确定的条件和原则153
5.3.3再制造保障资源确定过程153
5.4再制造物流管理方法154
5.4.1基本概念154
5.4.2逆向物流流程分析155
5.4.3再制造逆向物流的管理环节156
5.4.4再制造的仓储管理157
5.5精益再制造生产管理157
5.5.1精益再制造基本概念及特点158
5.5.2精益再制造生产的目标及表现158
5.5.3精益再制造生产管理模式及应用160
5.6成组再制造管理162
5.6.1基本概念162
5.6.2成组技术在再制造生产中的应用162
5.7清洁再制造生产管理164
5.7.1清洁再制造生产的内涵164
5.7.2清洁再制造生产内容及控制164
5.7.3废旧发动机清洁再制造生产应用165
5.8再制造资源计划管理方法168
5.8.1基本概念168
5.8.2现代化再制造生产对MRPⅡ的需求169
5.8.3再制造的生产资源管理169
5.8.4再制造生产过程管理方法171
5.9再制造信息管理172
5.9.1概述172
5.9.2再制造信息管理的工作流程173
5.9.3再制造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174
5.10再制造标准管理177
5.10.1再制造标准发展概况177
5.10.2再制造基础通用标准179
5.10.3再制造关键技术标准180
5.10.4再制造管理标准183
5.10.5再制造产品标准185
参考文献186
第6章智能化再制造188
6.1虚拟再制造技术188
6.1.1基本定义及特点188
6.1.2虚拟再制造系统的开发环境189
6.1.3虚拟再制造系统体系结构189
6.1.4虚拟再制造关键技术190
6.1.5虚拟再制造的应用192
6.2柔性再制造技术192
6.2.1基本概念及特点192
6.2.2柔性再制造系统组成193
6.2.3柔性再制造系统的技术模块194
6.2.4柔性再制造的关键技术195
6.2.5柔性再制造系统的应用196
6.3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化再制造技术197
6.3.1网络化再制造基本概念197
6.3.2网络化再制造的特征198
6.3.3网络化再制造的关键技术198
6.3.4区域性网络化再制造系统模式199
6.3.5企业级再制造网络化生产系统模式200
6.4增材再制造技术201
6.4.1发展背景及概念201
6.4.2增材再制造技术思路202
6.4.3系统工作原理及程序203
6.4.4机器人MIG堆焊增材再制造系统204
6.5快速响应再制造技术206
6.5.1基本概念206
6.5.2快速响应再制造的作用207
6.5.3快速响应再制造的关键技术207
参考文献208
第7章产品再制造升级及其应用210
7.1再制造升级的基本概念210
7.1.1再制造升级的发展背景210
7.1.2基本概念210
7.1.3本质属性211
7.1.4相关概念辨析212
7.2再制造升级技术内容213
7.2.1再制造升级技术框架213
7.2.2再制造升级性设计技术214
7.2.3再制造升级规划技术214
7.2.4再制造升级工艺技术215
7.2.5再制造升级质量控制技术216
7.2.6再制造升级评估监控技术216
7.2.7再制造升级支撑技术217
7.3再制造升级体系理论217
7.3.1产品多寿命周期的再制造升级内容217
7.3.2面向多寿命周期的再制造升级体系理论218
7.4再制造升级系统实施分析220
7.4.1再制造升级系统220
7.4.2再制造升级类型220
7.43再制造升级作业方式221
7.4.4基于作业的再制造升级工作流222
7.5基于QFD的机床数控化再制造升级需求预测方法225
7.5.1基于质量屋的再制造升级需求预测模型225
7.5.2再制造升级产品需求特性评价质量屋构建步骤226
7.5.3产品再制造升级性能需求特性的重要度计算及评价227
7.5.4基于QFD的机床再制造升级需求重要度评价229
7.6重载车辆发动机再制造升级延寿应用230
7.6.1发动机再制造升级延寿背景分析230
7.6.2发动机再制造升级延寿技术可行性分析231
7.6.3面向性能升级的再制造升级方案设计231
7.6.4发动机再制造升级延寿关键技术工艺232
参考文献236
第8章典型再制造工程应用237
8.1汽车部件的恢复性再制造237
8.1.1发动机再制造237
8.1.2齿轮变速器再制造241
8.1.3机油泵再制造242
8.2机电产品的升级性再制造244
8.2.1机床数控化再制造升级244
8.2.2工业泵再制造升级252
8.3电子产品的再制造258
8.3.1复印机再制造258
8.3.2计算机再制造与资源化260
8.4典型零部件的再制造263
8.4.1油田储罐再制造263
8.4.2发酵罐内壁火焰喷涂再制造264
8.4.3绞吸挖泥船绞刀片再制造265
8.4.4发动机缸体主轴承孔再制造267
8.4.5发动机凸轮轴轴颈电刷镀再制造修复269
参考文献27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