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自恋与服从

自恋与服从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 作者: [奥]伊索尔德·沙里姆 著
  • 出版日期: 202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268776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出版年份: 2025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我们都是自恋者”——论自我,从自我到理想自我 我们计算自己的喜好,量化锻炼目标,完成待办事项清单,不断完善自我,希望在竞争中胜出,逐步实现职业目标……在自我聚焦的当下,作者在本书中观察了一种新形式的自恋发展:追求“理想自我”,自愿服从于“自恋的折磨”。 ★ “为什么我们要同意现状?”——论环境,从自愿奴役到自愿服从 不论是上帝、君主、国家、家庭还是 “自我”,我们始终生活在“服从”之中。本书通过探讨不同时期思想家的观点,从中世纪的“自愿为奴”、近代的“服从是内在的态度”,到现代的规章、仪式和“我就是我”的确认,展示了自我身份的不同构建方式。 ★ “作为唯一原则的竞争”——论竞争,从消费主义到自我关系的危机 在一个全面竞争的社会,在自由主义之下的市场,个体成为高效运转的工具,市场的逻辑通过锚定我们的内在欲望从而支配了我们的努力,由此本书以自恋的视角分析过度竞争、消费主义与自我关系的危机。 ★ “不可替代,不可比较”——论工作,从独异性、360度反馈到与他人的关系 基于对客观自恋与主观自恋的区分,作者指出,在工作中,独异性成为工作的原则,每个人都在360度反馈这一相互评价系统中逐渐被赋予对认可的渴望。这种机制让成功与实际投入脱钩,使得工作成了一种“表演”。每个人都成为“他人的评判者”,也都服从于他人的评价。 ★ “成功的货币是关注”——论关系,从流量沉迷到共同体幻觉 流量时代,从自拍、小共同体到兴趣圈子,自我参照成为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使得自我困于流量与共同体圈层;同时,以自我为导向的技术覆盖了健身、饮食、心理咨询等领域,不断操控着自我的选择,使其自愿服从于自恋的折磨。 ★“疲惫成为时代恰到好处的疾病”——论放弃,从表达态度到选择躺平 从个体的自恋到集体的自恋,自恋与社会结合,成为一种全方位的动员,我们掌握了自主权,却没有迈向全面的自由而是走向了消极放弃,疲惫成为自恋投下的阴影。以另一种视角看当今的社会心理,进而反观自我,为强健心理韧性找到另一条路。
内容简介
当理想自我取代了权威,对每个人提出要求:你必须变得更好,成为你的理想。这对自我和社会意味着什么?我们为什么自愿服从于“自恋的痛苦”?我们又为什么要同意现状? 聚焦自恋,从经济、社会、道德等维度,本书介绍了从中世纪到近现代“自恋”逐渐取代权威、信仰成为我们服从对象的过程,结合不同时期思想家如斯宾诺莎、黑格尔、马克斯·韦伯、弗洛伊德、福柯、阿尔都塞等人的论证,分析当前的过度竞争、量化管理、自我规训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看到自我陶醉的“我就是我”的矛盾之处,走出虚假的田园诗,不错过他人与周围的世界。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伊索尔德·沙里姆(Isolde Charim),曾于维也纳和柏林学习哲学,目前为自由记者、德国《日报》(taz)和奥地利《自由报》(Falter)专栏作家,2022年获奥地利国家文化新闻奖。2018年出版《新的多元化如何改变我们所有人》,获奥地利哲学图书奖;2022年出版《自恋与服从》,获2023 年奥地利莱赫哲学奖。 译者简介 桂书杰,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德文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德语言文化比较,论文发表于《文化遗产》《中国翻译》等刊物。 包向飞,哲学博士,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德文系教授。研究方向为德国哲学和数学哲学,著有《康德的数学哲学》《真理的痕迹》等,译有《时间的味道》等。
目录
第一章  我们的自愿性因何而起? 第二章  作为自愿服从的自恋 第三章  新自由主义的号角 第四章  竞争及其彼岸 第五章  自恋者和他人 第六章  自恋的“道德” 注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