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郭象与魏晋玄学(第3版)

郭象与魏晋玄学(第3版)

  • 字数: 34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汤一介 著
  • 出版日期: 2009-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1066171
  • 版次: 3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12年11月31日,梁启超先生在北京大学作讲演,北京大学校“之所以异于普通学校而成为最高学府者”,“日研究高深之学理,发挥本国之文明,以贡献世界之文明是焉”,大学校之目的,既在研究高深之学理,大学校之学课,又复网罗人类一切之系统智识,则大学校不仅为一国高等教育之总机关,实一国学问所在,可视为一学问之国家也。且学问为文明之母,幸福之源。一国之大学,即为一国文明幸福之根源,其地位之尊严,责任之重大,抑岂我人言语所能尽欤!”蔡元培先生长北京大学后,对北大的第一个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把上大学作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的陈旧观念,明确“大学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他解聘了一批不学无术、误人子弟的教师,推行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不拘一格地聘请了一批学有专长的中外教师,建立研究所,组织学术社团,举办学术讲座,创设学术刊物,鼓励教师和学生研究学问。他还在校行政会议下设立由专家组成的大学出版委员会,协助校长审查出版图书,规划出版事务,并设立独立的出版部,公开出版大学的讲义、学术著作和文献资料。北大的学风为之一变,很快成为中国的学术研究中心。李大钊先生在《本校成立二十五年纪念感言》中说:“只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作大学的纪念,只有学术上的建树,值得‘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
作者简介
汤一介,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中心主任,中国文化书院创院院长,中华孔子学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理事;曾任国际中国哲学会主席。1990年获加拿大McMaster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6年,获日本关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儒道释与内在超越问题》、《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儒学十论及外五篇》、《返本开新》、《新轴心时代的中国文化定位》、《Confucianism、Taoism、Buddhism and ChriStianity》(英文版)、《生死》(中文版,法文版,意大利文版)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论魏晋玄风
  一 何谓“魏晋玄学”?
  二 魏晋玄学的产生
第二章 研究魏晋玄学的资料问题
第三章 魏晋玄学的产生与评价问题
  一 魏晋玄学的产生
  二 魏晋玄学的评价
第四章 魏晋玄学发展的历史(上)
  一 正始时期的玄学
  二 竹林时期的玄学
第五章 魏晋玄学发展的历史(下)
  一 元康时期的玄学
  二 东晋时期的玄学
  三 唐初重玄学
第六章 郭象的生平与著作
第七章 郭象与向秀
第八章 郭象与裴頠
  一 “有始”与“无始”
  二 “外资”与“独化”
  三 “无为”与“有为”
  四 “入世”与“超世”
第九章 郭象的《庄子注》与庄周的《庄子》
  一 关于“自性”的问题
  二 关于“无为”的问题
  三 关于“圣人”的问题
  四 关于“无”的问题
第十章 郭象的《庄子注》与《庄子》的旧说
第十一章 郭象的哲学方法
  一 寄言出意
  二 辩名析理
  三 否定的方法
第十二章 郭象哲学中的理论问题(上)
  一 关于“有”与“无”的问题
  二 关于“动”与“静”的问题
  三 关于“知”与“无知”的问题
  四 圣人“可学致”与“不可学致”的问题
第十三章 郭象哲学中的理论问题(下)
  一 “(命)理”与“自性”
  二 “独化”与“相因”
  三 “无待”与“有待”,“无为”与“有为”
  四 “顺性”与“安命”
第十四章 郭象与王弼
附录 有关郭象的生平和著作的资料
参考书目
第三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