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宋代江浙文学家群体研究

宋代江浙文学家群体研究

  • 字数: 27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梅新林,俞樟华 主编 著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6752035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79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江浙之“浙”中杭州地位的上升,实得益于隋代以洛阳为枢纽,北抵涿郡(今北京)南抵余杭(今杭州)的南北分叉河的开通,然后在中唐之后逐步发生重要作用。宋代此次文学中心的由北南迁,对于江浙作为全国文学中心地位的奠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即使此后的元明清三代皆建都北京,也未能从根本上动摇江浙同时作为全国经济与文学中心的牢固地位。
梅新林、俞樟华主编的《宋代江浙文学家群体研究》力图将“宋代”之时间、“江浙”之空间与“文学家群体”之“主体”三者有机组合与系统建构为一种新颖而独特的研究模式,相信对于两宋一代文学、江浙区域文学以及中国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化史研究,都有一定的开拓与创新意义。
作者简介
梅新林,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兼任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文学遗产》、浙江省社联副主席等职。
俞樟华,1982年浙江师范学院大学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人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特邀理事。199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和传记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史记研究史略》获第二届(1988-1991)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三等奖。在《新华文摘》、《文学评论》等有关报刊发表论文50多篇。
目录
序论
一、“宋代”的时间取向
二、“江浙”的空间取向
三、“文学家群体”的主体取向
第一章宋代江浙文学中心地位的确立
一、文学版图与行政区划
二、战乱与迁都的双重影响
三、从区域中心走向全国中心
第二章宋代江浙文学家群体的生态环境
一、自然生态环境
二、文化生态环境
三、文学家群体的孕育与聚合
第三章宋代江浙文学家群体的地理分布
一、江南文学家群体的总体分布
二、两浙路文学家群体分布
三、江南路文学家群体分布
第四章宋代江浙文学家群体的时代变迁
一、北宋江浙文学家群体的精神蜕变
二、南宋江浙文学家群体的精神蜕变
第五章宋代江浙文学家群体的圈层结构
一、本籍江南的文学家群体
二、迁居江南的文学家群体
三、游宦江南的文学家群体
第六章宋代江浙文学家群体的类型分合
一、家族型文学家群体
二、师传型文学家群体
三、文友型文学家群体
四、党社型文学家群体
第七章宋代江浙文学家群体的文化品格
一、政治意识:锐意改革
二、学术追求:务为新奇
三、人生态度:志在适意
四、艺术素养:兼通慧雅
第八章宋代江浙文学家群体的文学成就
一、道与艺:文的创作旨向
二、正与变:诗的创新轨迹
三、柔与刚:词的精神变奏
四、俗与雅:小说和戏曲的审美品质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