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万历二十年

万历二十年

末世颓运,双雄对峙,何以完胜日本 ★ 洞察真相,东亚三百年格局在此一役 ★ 虎贲之师血沃边疆,谱写中日韩铁血三国志 ★ 日本“大陆政策”追根溯源,对日策略引为典范 ★ 史实与故事性相得益彰,全景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和动人细节! ★切中时机,内容兼具畅销与常销潜质。
  • 字数: 35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社
  • 作者: 李浩白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025591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日本悍然发动针对朝鲜和中国明朝的侵略战争。应朝鲜国王的请求,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毅然派名将李如松出师东征,抗日援朝,血沃朝鲜半岛。万历抗日援朝的胜利,对亚洲格局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作者李浩白以如椽之笔,拨开历史迷雾,条分缕析,直击万历战争“命门”,并对其前后中日朝三国的历史走向等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深邃而富有新意。
整部当代长篇历史小说《万历二十年(抗日援朝)》气势磅礴,壮怀激烈,带领读者领略历史风云变幻,并蕴含对于历史的精细解读和理性成因剖析,还原历史的真相;深刻的现实关照更是令人感慨深思,颔首称道!
作者简介
李浩白,畅销人气作家,著名历史学者。已出版《司马昭定三国》系列、《司马懿吃三国》系列、《天才权谋家司马懿》等畅销作品。发表中长篇小说百余部。行文充溢浩然正气,论史秉持剑胆琴心。积数年之功,精心创作出《万历二十年:抗日援朝》。
目录
序言 打开尘封的历史
第一章 风起日本国
丰臣秀吉的野心
血星耀夜
忍者德川家康
关白御前大会
丰臣秀吉决意侵朝
宋风诊局
第二章 倭寇侵朝鲜
朝鲜国王寿诞
明廷惊变
朱翊钧与郑贵妃
丰臣秀吉西征方略
哱拜之乱
倭寇出师
败绩尚州城
第三章 大明定策
努尔哈赤请缨
朝鲜使臣哭明廷
倭寇长驱入汉城
大明定策援朝平倭
听琴紫禁城
"黑谷天米"
第四章 会战朝鲜
柳成龙之谋
辽东铁骑
祖承训初战平壤
死里逃生
倭寇屠城
世间已无张居正
枭雄出阵
玉碎太阁府
惊天之谋
一诺必承
第五章 运筹帷幄
祖承训血书请罪
李如松水淹哱拜
沈惟敬论倭情
努尔哈赤入京朝贡
华夷之辨
国之干城
郑贵妃巧解《推背图》
名将论兵
第六章 雄师援朝
李如松出师平倭
朱翊钧广济寺进香
招抚使沈惟敬
大明雄师入朝鲜
真假和谈
三件见面礼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
第七章 喋血平壤
缓兵之计
兵临城下
倭军夜袭
李如松遣将布兵
戚家军勇夺牡丹峰
围攻平壤
倭寇的绝望
光复重镇
开城庆功宴
捷报入京城
第八章 大战碧蹄馆
丰臣秀吉的悲与喜
倭寇增兵
李如松挥师南下
狭路相逢
名将之花立花宗茂
李如松轻师驰援
查大受浴血奋战
两军增援碧蹄馆
乱战与激战
增兵与撤退
第九章 进击汉城
李如松进逼汉城
目标:龙山粮仓
龙山大火
议和之谋
枭雄对弈
丰臣秀吉的议和书
许仪殉难
第十章 大明班师
申时行告病还乡
赵志皋深夜访石星
倭寇求和
沈惟敬的阴谋
石星的抉择
朱翊钧坐困紫禁城
努尔哈赤的誓言
下诏班师
鸟岭退敌
尾声 跳梁者,虽强必戮
摘要
    打开尘封的历史 王立群 “明之亡,实亡于万历”,这是史学界长期以来的定论。但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通过大历史的新颖视角,从看似细枝末节的小事入手,分析出明朝体制上不可根治的痼疾,指出了明朝必然灭亡的命运。也就是说,万历皇帝朱翊钧,只是明朝灭亡的那一只无奈的替罪羊。 这告诉我们,历史的真相,与以往的认识,也许相去甚远。 对于万历一朝历史的认识,正是这样。万历皇帝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提起他在位的四十八年间,人们往往只记得张居正变法、清算张居正、夺嫡之争、党争兴起、努尔哈赤崛起辽东等大事件,其中有一件大事却被人们遗忘在故纸堆里。 这件事,就是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援朝平倭战争。 1592年,日本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发兵侵略朝鲜。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万历皇帝派遣李如松率数万明军入朝作战,经过几番奋战,最终漂漂亮亮地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场战争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扶弱济困、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正所谓“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是一段振奋人心、可歌可泣的辉煌历史。 同时,万历援朝平倭战争对中、日、朝三国的影响又极为深远。朝鲜,作为最大的战争受害者,在日本侵略军的蹂躏下,人民流离失所,百业萧条,战后经过很多年才恢复元气。日本,作为战争的发动者,也受到了惨痛的教训,丰臣秀吉历经艰辛奠定的基业,在这场战争中分崩离析,政权最终落到了德川家康的手中。中国明朝,则在这一场长达七年的战争中耗费过多,加速了本就走下坡路的大明帝国的灭亡。 但就是这样一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历史,四百年来却在我们国内被人遗忘,许多研究者甚至不得不去日本和朝鲜寻找资料。先不去分析被遗忘的原因究竟是明朝的迅速灭亡还是清朝的刻意封锁,相信有很多人都想了解这段历史,想让这段尘封的历史重见天日。 值得欣慰的是,就在翘首以盼的时刻,我看到了青年作家李浩白创作的这一部洋洋五十万字的《万历二十年:抗日援朝》。 这部作品以小说的形式,为我们艺术再现了这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这虽不是唯一反映万历朝鲜战争的作品,却是迄今为止最为精彩的一部。 二月河小说的笔法,让这部作品具有了很高的艺术性。全书结构严密,故事紧凑,既分头讲述中、日、朝三方的动态,布局宏大,又统一于援朝平倭的主线,主干鲜明。同时,作者构思精巧,情节抓人,常常在貌似波澜不惊之时宕开神来之笔,带给读者愉悦的阅读享受。作者刻画人物众多,且形象丰满、真实可信,如书中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就是一个虽然只有中人之资却敢于担当的青年,不同于以往脸谱化的“昏君”定位。此外,中方的李如松、申时行、石星、沈惟敬,日方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石田三成、小西行长,朝鲜国王李昖、大臣柳成龙等人,也个个栩栩如生,立体可感。 艺术性之外,这部作品的历史性也值得肯定。从文学作品的历史性这一点来说,我认为《万历二十年:抗日援朝》的追求从学于熊召政的《张居正》一书:有虚构但不戏说,以历史进程为主线,以人物命运与事件冲突为经纬,虚实相生,以虚补实,以实现艺术性与历史性的高度统一。比如书中描写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这两位日本枭雄之间的斗争,步步玄机,处处机关,丰臣秀吉的霸气与阴险,德川家康的隐忍与智慧,跃然纸上,比起日本国内司马辽太郎等历史小说大家的手法,亦大有可观,且符合这些人物的历史形象。难能可贵的是,本书不同于以往常见的一些抗日题材作品,对日方人物肆意丑化、矮化,而是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不偏不倚。另外,书中不但再现了万历朝鲜战争的来龙去脉,而且点出了明朝、日本、朝鲜、努尔哈赤女真几方的历史走势及未来命运。 作者还秉承“文以载道”的理念,揭示导致明朝衰亡的原因与弊端,为后世提供前车之鉴。书中借申时行之口写道“我恐大明之忧,不在倭寇,而在朝廷之内”,这一句话让我印象颇深,表达出中国人只要自己不折腾自己、外族永远不可能打败我们的深切含义,在国际竞争领域越来越广、手段越来越高的今天,这一点非常值得读者感悟和反思。 正因为具有以上优点,本书带给我们的是一场艺术盛宴,也是一桌历史大餐,可以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享受中,去了解万历援朝平倭战争这一段尘封已久而弥足珍贵的历史。 打开本书,就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而我,希望更多的读者去打开这段历史。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