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利他之心

利他之心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美)戴维·斯隆·威尔逊(David Sloan Wilson) 著;齐鹏 译
  • 出版日期: 2017-05-01
  • 商品条码: 978711156593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59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利他之心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为别人开门
利他之心是鲜有人做到的大爱,比如英雄主义的自我牺牲
利他之心是公司对于环境的保护,社会对于人民的关爱,国家对于灾难的援助,世界对于和平的追求……
利他之心在个人,在公司,在国家,甚至在全世界处处可见。
但有人说,这些行为背后,只不过是人类出于自我考量的外在表现,并不是真正的利他。
那么,利他主义真的存在吗?还是人类的本性是接近自私的呢?《利他之心(善意的演化和力量)》是有名进化生物学家戴维·斯隆·威尔逊以演化生物学的近期新进展为基础,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新的答案。
威尔逊认为,从演化学的立场来看,在所有社会性物种中,利他主义都在演化,这一点简单而清晰。利他主义要求我们作为一个组成部分并入比我们更大的整体之中,只有这样,每个个体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简介
戴维·斯隆·威尔逊,美国有名进化生物学家,宾厄姆顿大学生物学与人类学教授。博士毕业于密歇根州立大学,曾在哈佛大学生物实验室担任研究员。他和同事在宾厄姆顿大学创立了EVOS进化研究项目,并开设一门课程“每个人的进化论”,涉及不同学科,包括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生物工程、哲学、宗教和宗教心理学,颇受好评。
著有《进化论与生活:我们的思考方式在怎样发生改变》《达尔文大教堂:演化、宗教和社会本质》等。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一章有效的社群
第二章利他主义的演化
第三章等效性
第四章从非人类到人类
第五章心理学的利他主义
第六章利他主义和经济学
第七章日常生活中的利他主义
第八章病态利他主义
第九章星球级利他主义
注释
参考文献
摘要
前言利他主义与演化ALTRUISM AND EVOLUTION利他主义是一种无私地为他人谋求福利的行为,这种行为通常需要付出时间与精力,有时甚至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为别人开门,也需要利他者消耗一定的时间与精力。而在另一个极端,当一个人救助别人的生命时,常常也会让自己的生命安全承受极大的风险。    表面上看,利他主义的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从简单的日常礼节到英雄主义的自我牺牲,这些都可以看作利他主义的表现,把利他主义是否存在作为一本书的主题似乎很没有意义。而事实上,利他主义并不存在的说法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以及生物学领域由来已久。质疑利他主义的存在,并非是否认表观利他主义行为的存在,而是在怀疑这些行为是否确实出自利他的动机。即使是纯粹的利己主义者也有可能会把帮助他人作为手段,来达到自己自私的目的。这种行为不能将他们划为利他主义者,因为他们并不以他人的福祉作为自己行为的目的。    也许利他主义不存在的观点让人难以接受,所有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听起来也太过极端。但有一点值得一提,“利他主义”这个词其实是在1851年才被法国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创造出来的。如果利他主义真的存在,那么这个词(或其近义词)怎么没有在人类的历史中早早出现呢?而当我们考虑到利他主义在宗教思想中所扮演的角色时,情况就变得更加复杂了。大约10年前,约翰·坦普尔顿基金会(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JTF)曾委派两位杰出的神学与宗教学家,雅各布·纽斯纳(Jacob Neusner)和布鲁斯·切尔顿(Bruce Chilton),组织了一次全球性的宗教会议来讨论利他主义的问题。在他们的安排下,会议开始时先由他们的同事威廉姆·史考特·格林(William Scott Green)给利他主义提出一个规范的定义,以便所有与会者都可以在自己的宗教体系中进行研究。格林综述了利他主义的纷杂定义,提出了一个简洁的版本:“在己方无利可图或者有所损失的基础上,着意为他人谋求福利的行为。”    简而言之,利他主义是否存在并不是一个无所谓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启发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本书中,我会用演化论来引导我们的思索。在达尔文主义思想中,利他主义是一个很显眼的麻烦,因为我们很难用自然选择来解释它的存在。自然选择倾向于保留使生物更容易生存繁衍的特征,而利他主义的个体靠自我牺牲来提高其他个体生存繁衍的概率,在这种前提下,利他主义的特性是怎么在演化中保留下来的呢?这个问题从达尔文时代起就被演化论者和哲学家反复讨论,直到现在仍无定论。1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将在本书中呈献给大家。    本书是坦普尔顿出版社(Templeton Press)和耶鲁大学出版社(Yale University Press)共同推出的丛书“大题小做”中的第一本。“大题小做”的理念是启发与约束,内容力求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就像通往知识殿堂的快车道,使广大读者免于陷入烦冗细节的泥淖,2同时也希望能够对专业人士有所助益。我能有此机会对利他主义“大题小做”深感荣幸,原因有三。    第一,历史上那些被争论不休的问题,往往需要长达几十年的对峙与沉淀,但即使再大的争论,答案在现在看来往往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演化论,还有大陆漂移说。展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诧异于这些充满智慧的人居然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才能在这些知识体系中达成共识。而现在,正如同这些曾经旷日持久的争论,利他主义的演化问题也即将被解决。人们在半个世纪的分歧之后回望过去,同样会诧异如此显而易见的问题何来的争议。本书将从反观历史的视角进行阐述,以期在有限的篇幅内解析利他主义的演化。    第二,人们对于利他主义的多数思考并没有从演化论的角度来进行。利他主义的基础观念是由达尔文之前或与达尔文同时代,但并未充分理解演化论的人建立的,而且即使是现代的学术文献,也大多没有从演化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其中的缘故我会在书中解释。这些文献难以在利他主义的问题上切中要害。换句话说,这些文献混淆了某些概念,而从演化论的角度看会发现将其区分开来是至关重要的,比如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当我们基于演化论进行分析的时候,有些曾经重要的问题变得无足轻重,而有些曾被忽视的问题反而成为重中之重。就好像有人向你还钱时,可以用现金或是支票两种方式进行支付。你也许倾向于其中的一种方式,但其实对你最重要的是拿到钱。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文献中,有些占据着理论中心的对人类利他主义的定义,其实只是像付款方式一样无关紧要的因素而已。这些因素可能确实存在,但是还有其他的思维方式和感受方式同样重要。概括地说,我想要展现给大家的,是用演化论的思维方式在利他主义的问题上切中要害,或是切中更多要点。    第三,从演化论的角度理解利他主义,不仅有着智慧的趣味,同时也很有现实意义。纽约的宾汉姆顿市(Binghamton,New York)是我的家乡,2006年我开始对这里的日常生活进行利他主义的研究,我所追寻的问题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