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雾都孤儿

雾都孤儿

  • 字数: 37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 作者: (英)查尔斯·狄更斯 著;黄水乞 译 著
  • 出版日期: 2017-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024375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04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雾都孤儿(全译本)(精)》是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
主人公奥利弗在济贫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身边的世界像一台疯狂运转的机器,小奥利弗却努力坚守着心底深处的纯净。这份执著终于帮他等来了柳暗花明——各位好心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与此同时,奥利弗奇特的身世也一步步真相大白。
作者简介
查尔斯·狄更斯,19世纪英国最有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也是公认的世界文学史上享有重要地位的杰出作家。狄更斯擅长描写底层小人物的生活遭遇,他的小说全景式地展现了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双城记》《老古玩店》《艰难时世》等。
黄水乞,福建南安人,厦门大学英文教授。1963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主修英国语言文学专业。
目录
第一章讲述奥利弗·特威斯特的诞生地及出生时的情况
第二章讲述奥利弗·特威斯特的成长、教育和膳食情况
第三章讲述奥利弗·特威斯特差点儿谋到一份差事,它可不是一个挂名的差事
第四章奥利弗因有人给他提供另一职位,初次踏入社会
第五章奥利弗与新伙伴混在一起。第一次参加葬礼,他对主人的生意便有了成见
第六章受诺亚的奚落刺激的奥利弗奋起反抗,令诺亚惊诧不已
第七章奥利弗依然倔强
第八章奥利弗步行到伦敦。他在路上遇到一位奇怪的年轻绅士
第九章本章进一步叙述有关那位快活的老先生及其前途无量的弟子们的详细情况
第十章奥利弗对他的新伙伴的性格更了解了,并以高昂的代价取得经验。在本故事中,这是很短但非常重要的一章
第十一章叙述警务司法官方先生,并提供了他的审判方式的一个小范例
第十二章在本章里,奥利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得到更好的照料。故事重提那位快活的老先生及其年轻的朋友们
第十三章向聪明的读者介绍了一些新相识,叙述与本故事有关的、跟这些人有联系的各种趣事
第十四章进一步叙述奥利弗住在布朗洛先生家里的详细情况。他出去办事时,一位叫格里姆威格的先生道出了对奥利弗的石破天惊的预言
第十五章叙述那位快活的老先生和南希小姐如何喜欢奥利弗·特威斯特
第十六章叙述奥利弗被南希领回去后的遭遇
第十七章奥利弗依然时乖命蹇。一位大人物到伦敦来毁坏他的名声
第十八章奥利弗在他那些说教的、可敬的朋友圈子中如何消磨时光
第十九章本章里讨论并敲定了一个重要的计划
第二十章在本章中,奥利弗被交给比尔,赛克斯先生
第二十一章出行
第二十二章夜盗
第二十三章本章包括邦布尔先生和一位太太之间一次愉快的谈话要旨,说明即使牧师助理在某些方面也是易动感情的
第二十四章叙述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话题,但这一章很短,也许读者会发现它在本故事中的重要性
第二十五章在本章中,故事回复到费金先生及其同伙的情况
第二十六章在本章中,一位神秘人物登场了,还发生了许多与本故事有关的事
第二十七章为前一章极为没礼貌地把一位太太丢开而赔罪
第二十八章关照一下奥利弗,并开始叙述他的奇遇
第二十九章本章介绍一下奥利弗求助的这户人家
第三十章叙述奥利弗的新探视者们对他的看法
第三十一章本章涉及了一个危急情况
第三十二章叙述奥利弗开始和善良的朋友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第三十三章在本章中,奥利弗和他朋友们的幸福生活突然中断
第三十四章本章包括对现在登场的一位年轻先生的初步介绍,以及奥利弗的一次新的奇遇
第三十五章本章包括奥利弗的奇遇不能令人满意的结果,以及哈里,梅利和罗斯之间一次颇为重要的谈话
第三十六章这是很短的一章,看起来也不怎么重要,但它应该作为上一章的继续,也作为接下来一童的承上启下的关键来读
第三十七章在本章中,读者可以看到在婚姻问题上常见的婚前婚后的截然不同
第三十八章本章叙述邦布尔夫妇和蒙克斯先生夜里会面的情况
第三十九章介绍读者已经熟悉的一些体面人物,并叙述蒙克斯和犹太人如何一起策划
第四十章后续上一章的一次奇怪的会面
第四十一章本章包含着一些新发现,并表明意想不到的事像祸不单行一样,总是接踵而至
第四十二章奥利弗的一位显示出明显的天才特征的老相识成了伦敦的知名人士
第四十三章本章描述机灵的蒙骗者如何陷入困境
第四十四章南希对罗斯·梅利践约的时间到了,但她未能前往
第四十五章费金雇用诺亚·克莱波尔履行一项秘密使命
第四十六章践约
第四十七章致命的后果
第四十八章赛克斯的逃亡
第四十九章蒙克斯和布朗洛先生终于会面。他们的谈话,以及打断这次谈话的消息
第五十章追捕与逃亡
第五十一章本章对不止一个秘密提供了说明,还包括了一次不涉及嫁妆和私房钱的求婚
第五十二章费金活着的最后一夜
第五十三章尾声
摘要
译本序 Preface 1837年,年仅25岁的英国天才小说家狄更斯写出他的第一部社会小说《雾都孤儿》。我在上世纪60年代的大学英语课本中,就曾读过选自这部小说的名篇《奥利弗要求添粥》。通过后来对原著多遍的熟读、翻译,迄今我仍能感受到它给人的震撼力。 首先,《雾都孤儿》把读者引入了一个贫困、压迫和死亡的世界。济贫院里的那些脸黄肌瘦、饥肠辘辘的孩子们所遭受的压迫,来自于济贫院董事会,尤其是“那个身穿白背心的胖绅士”所操纵的政府机构。他是压迫制度的代表。至于那些拿薪俸的政府官吏,如牧师助理邦布尔和女总管等则是其代理人,受其雇佣,替其维持道德和现存的秩序。他们所使用的压迫方法是暴力和饥饿。孩子们常常挨打受骂,个个被饿得几乎要“人吃人”。当然,有压迫就会有反抗。当无辜的小叛逆者奥利弗走到大师傅跟前要求添粥时,这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这象征着他们的反抗和斗争。狄更斯的全部创作始终贯穿着人道主义思想。他总是本能地站在被压迫者的一边反对压迫者,不管被压迫者是如何弱小,压迫者是如何强大。然而奥利弗的力量太单薄了,除了被暴打一顿外,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才赢得读者更多的同情和泪水。至于死亡则无处不见:小说开头奥利弗母亲之死,结尾费金、赛克斯等人的死,后来奥利弗被牧师助理卖给殡仪员索尔贝里先生当学徒,他睡在棺材铺里,吃的是猪狗食,参加了一连串的葬礼,又目睹了一个个穷人病死、饿死。不少被压迫者为生活所逼,有些变得堕落、腐化,成为压迫者,或成了杀人犯,或成了死尸,如赛克斯和南希,就连奥利弗和他的小伙伴狄克都盼着他们早早地死去,免得受苦。这是一个多么残忍、悲惨的世界! 《雾都孤儿》的核心,它之所以有价值,是由于它描述了穷人们在英国的悲惨遭遇。除了上述骇人听闻的贫困、压迫和死亡之外,我们还见识了教区的“育婴”农场、令人毛骨悚然的棺材铺、污秽的贼窝、泥泞的伦敦街头小巷、墨黑的泰晤士河水、高大阴森可怖的绞刑架、漫天的大雾、发出恶臭的垃圾堆,以及教堂、监狱等。狄更斯常常用这些来比喻资本主义社会,充分地反映出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痛恨之情。 读者也许不禁要问:英国当时的济贫院和社会究竟怎么啦?其实,早在19世纪初,英国受法国革命(1789—1792)和拿破仑时代(结束于1815年)的影响,国内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异常萧条。因此,很长时间以来,济贫工作一直是英国的主要问题,贫民的数量日益增加,从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就开始进行直接的救济活动了。然而,筹措济贫经费需要征收沉重的教区税务,也因此导致了种种弊端,许多体格健全的人宁愿接受政府救济,也不愿去寻找工作。这样反过来又挫伤了渴望独立自救的工人找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1830年威廉四世上台,托利党控制了政府。1832年通过了议会选举法修正法案,英国采取了新的理念,以对付伤脑筋的贫民问题。1834年颁布的《济贫法》规定:凡体格健全的贫民必须住进济贫院。居住济贫院的贫民成了公开耻辱的众矢之的。于是济贫院愈加不受欢迎,因为政府故意让济贫院里的生活条件变得更加苛刻,令人难以容忍。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来,此项计划倒是成功的,因为此后三年之内,济贫院的费用减少超过三分之一。只是新的济贫制度受到严厉的责难,人们把日益增加的犯罪归咎于它。显然,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将1834年的《济贫法》作为谴责的目标。 其次,《雾都孤儿》也将读者引入了另一个富足的、善良的及和谐的世界。与上述的济贫院、棺材铺、贼窝等形成鲜明的对比,布朗洛先生和梅利太太两家则是舒适伦敦中产阶级的代表。列宁在参观过资本主义的堡垒伦敦、见过了繁华的西区和贫穷的东区时,曾发出“简直两个国度!”的感慨。即便已经到了20世纪初,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在其《深渊里的人们》一书中,对此也有更详细的描述。《雾都孤儿》在第十二章描写了奥利弗被警察追赶,失去知觉,被他父亲的好友布朗洛先生从法庭带回家。他一醒过来,发现自己已从先前污秽、贫穷的境遇,来到了一个舒适、祥和的环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布朗洛先生的女管家“慈母般的老太太”。后来,小说陆续出现的许多人物,我们都看到了他们的善良之举。譬如,布朗洛先生之前帮助奥利弗摆脱法庭的审讯,而后又帮他夺回被蒙克斯侵吞的财产,最后还收养他为义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极力地培养他;善良、温柔的奥利弗姨妈——罗斯小姐与养母梅利太太一起,救下了被逼行窃而受伤的奥利弗;善良、热情的洛斯伯恩医生——亦是布朗洛先生的朋友——帮助罗斯小姐设计从警察那儿免除对奥利弗的追查;性格古怪的格里姆威格先生也曾参与为奥利弗追讨财产的努力;南希小姐虽出身贼群、身陷贼窟,但良心未泯,冒着生命危险把偷听来的蒙克斯的阴谋告诉罗斯小姐,结果惨遭赛克斯杀害;奥利弗对布朗洛先生(包括对慈祥的女管家贝德温老太太)、对罗斯姨妈一家,甚至对病恹恹的小同伴狄克表现出的善良和感恩等等。小说的最后一章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善良的人们享受亲情和友情、享受天伦之乐的和谐画卷:罗斯小姐和哈里·梅利结婚,在乡村教堂安了家;布朗洛先生带着义子奥利弗和女管家搬到离姨妈住宅不足一英里的地方居住,以了却奥利弗的心愿,处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洛斯伯恩先生、格里姆威格先生与布朗洛先生和哈里牧师等人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交团体,成了莫逆之交;奥利弗则在义父的精心培养下茁壮成长。狄更斯既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这就是他为本小说做出的最后安排,难怪后人将狄更斯捧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杀人犯赛克斯在逃亡中坠落,被套索活活吊死;费金因罪大恶极被处以绞刑 ;蒙克斯挥霍完财产后又犯下诈骗罪而遭长期监禁,最后死在牢里;牧师助理邦布尔夫妇被免职,沦为济贫院贫民;机灵的蒙骗者道金斯不思悔改,被判无期徒刑;而痛改前非的贝茨少爷最终当上了北安普敦郡的年轻牧场主。 苦难的童年往往能产生出伟大的作家。狄更斯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二,父亲负债入狱,十二岁就进鞋油厂当童工。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共创作了十四部完整的小说,还有大量的中、短篇小说。马克思将他和萨克雷、夏洛蒂、盖斯凯尔夫人一起,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马克思称赞“狄更斯在自己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雾都孤儿》丝毫不比哈门兹的《市镇工人》及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944年)等社会历史著作逊色。《雾都孤儿》生动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为读者所熟悉、牢记。他们的苦难与抗争,他们的音容笑貌、喜怒哀乐,唤起了读者的无限同情、怜惜和喜爱。这,就是文学强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黄水乞     2012年3月16日于厦门大学北村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