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刘半农对五四新文学的贡献

刘半农对五四新文学的贡献

  • 字数: 2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作者: 姚涵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07-01
  • 商品条码: 97875520091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1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通过刘半农与五四新文学关系的研究,在通俗文学、民间文化与文学、五四新文学相互联系中,探讨刘半农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独特价值和意义。力求从本土文化、文学的立场出发,对刘半农的文学创作与活动作出更有意义的阐释。进而更加全面地理解五四新文学传统的构成内容,说明五四新文学与本土文化的深层联系。
作者简介
姚涵,女,文学博士。现为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媒介文化。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合著《20世纪中国文学与民间文化》。
目录
第一章 导论:刘半农的文学史意义
第一节 刘半农生活与创作道路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意义:被重视的与被忽略的
第二章 通俗小说理论与创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1913~1917年小说理论和创作为中心
第一节 小说理论与创作背景
第二节 “启发民智”:小说的功用
第三节 小说艺术品格的提升
第三章 民间文学纳入新文学的建构――以1917~1925年诗歌创作和理论为中心
第一节歌谣运动之首倡
第二节 新的诗学观念的确立
第三节 民间语言与民歌体裁的审美认同
第四节 民间生活与诗意情感的真实呈现
第四章 实事求是的战斗精神
第一节“文学改良”的实践者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的战斗者
第三节 文化批判精神的延续
第五章 价值转变与道路选择
第一节 从“战士”到“隐士”
第二节 时代精神与个体价值
结语
附录一:刘半农著译小说年表(1913~1920年)
附录二:刘半农发表于《新青年》的文章、诗歌、随感录及其他(1916~1921年)
附录三:刘半农发表于《语丝》的杂文、诗歌、书信及其他(1925~1929年)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