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货币的起源

中国货币的起源

  • 字数: 36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施云江,范娜 著
  • 出版日期: 2017-07-01
  • 商品条码: 978755202037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3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德国柏林古钱币博物馆展品所示:人类很早货币是中国海贝。
大英博物馆展品亦表明:人类很早货币是4000―3000年前起源于中国的货贝。
中国货币史专家萧清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一书中表明:中国很早的货币是海贝,时间可以上溯到夏商时期,且用作货币的海贝产于南方的暖海中。
中国有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研究表明:4000多年前中原夏时期控制的南方是处于太湖流域的一个叫“防风氏”的管辖范围内。
德、英博物馆的共同指向以及萧清、谭其骧的研究表明:夏时期中原使用的贝币――人类很早货币采于太湖地区的沿海。
今天上海奉贤的沙冈,在夏时期处于长江与钱塘江两江淡水夹击下的一段南北向约50公里长的海岸线。因地壳上升的原因,当时海岸上存在着大量中原需要的用作货币的宝螺贝。
中原历目前曾将龟甲、丝巾、海贝、骨、石等材质作为交换物,为什么很后会用海贝作为货币呢?
货币是“社会”赋予价值的一般等价物。而社会是听命于理性的,中国的理性有源头吗?未来的货币又是啥样的呢?
从注重“证据”研究的《奉贤与货币起源》现改名为注重“理性”研究的《中国的货币起源》是一本父母让孩子了解中国的好书。
本书由施云江、范娜著。
作者简介
范娜,上海市奉贤区人,1983年生。2006年同济大学法律系毕业,2010年上海财经大学靠前金融硕士研修班毕业。曾在区级政府机关、大型外资企业和国企实习一年,后任上海奉浦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现为上海伊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行政部主任。曾合著《盐碱地上的挣扎》和《奉贤与货币起源》。施云江,1960年生于上海奉贤,16岁下乡插队3年,19岁入伍当兵4年。23岁进机关,先后从事人事、组织和基层乡党委副书记10年,期间在职完成文化再学习至大专毕业5年。34岁任上海市市级开发区副总经理,从事基建开发和招商引资10年。期间,在职完成上海社科院MBA硕士学业2年,参加北京大学哲学系在职学习国学2年,参加香港大学研究生班学习靠前金融2年,参加中央党校、清华大学等各类培训数次,2009年后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欧靠前工商学院、哈佛商学院进行EMBA进修。43岁开始下海创业,现为企业投资人。兼任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理事及奉贤分会常务副会长,奉贤区人力资源协会会长等。曾著有《盐碱地上的挣扎》和《奉贤与货币起源》。
目录
序言 朱晓明
前言 施云江
第一章 两个奉贤故事
第一节 “三女”逃亡的身影(公元前473年)
第二节 子游讲学
第二章 货贝起源的线索
第一节 中国唯物的理性
第二节 尧舜禹事件
第三节 大禹的顺势而为
第四节 中国的关联搜索
第五节 全球的关联搜索
第三章 采贝现场的痕迹
第一节 沙冈遗址
第二节 沙冈人类
第三节 沙冈语言
第四节 宁海古城
第五节 肉眼
第四章 货币发明人典龙(约公元前2100年)
第一节 二里头的召唤
第二节 舜龙的沙冈结义
第三节 伴生的女匡造字
第四节 典龙的逻辑印象
第五节 史料关联的典龙
第五章 货币的逻辑选择
第一节 货币的“坐标”
第二节 货币与理性
第三节 货币与信用
第四节 货币与信仰
第五节 货币与创新
第六章 未来的货币意志
第一节 货币史折影中的“社会”
第二节 国际货币的沙冈想象
第三节 回到奉贤
后记
附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