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翻译心理学

翻译心理学

  • 字数: 3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陈浩东 等
  • 出版日期: 2013-08-01
  • 商品条码: 978730121953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1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心理翻译学(Psychotranslatology)是从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的角度对翻译现象、翻译活动、翻译行为、翻译过程及翻译原理进行阐释、分析、总结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学科范畴与研究任务
第二节 理论价值与学术意义
第三节 翻译心理学研究任务与方向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五节 翻译心理学的未来
参考文献
第一章 翻译思维机制:符号的认知意义
第一节 语言、思维与现实
1.1 语言与语言学
1.2 思维
1.3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第二节 信息加工的大脑机制――语言编译机制
2.1 大脑――语言信息加工处理的基地
2.2 语言编译机制的形成
2.3 语言编译机制的操作过程
2.4 人类的记忆――语言认知加工的核心
第三节 语言符号的认知意义
3.1 语言的符号性
3.2 符号的类别
3.3 符号系统
3.4 符号的意义――符指过程
第四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语际符号交换:翻译思维的运行模式
第一节 翻译――语言与思维的双重转换
1.1 翻译的思维过程
1.2 翻译的思维方法
第二节 翻译思维的运行模式
2.1 语言符号转换的基础――符号翻译
2.2 英汉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
第三节 英汉双语语言符号的基本转换模式
3.1 符号学的翻译原则
3.2 英汉双语语言符号转换的四种基本模式
第四节 翻译思维运行模式中英汉思维及语言差异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审美与社会意识:译者心理机制
第一节 译者审美体验的心理建构
1.1 对审美体验的理解
1.2 审美的主体与客体
1.3 对译者审美体验的理解
l_4共鸣
1.5 移情
第二节 再创造过程中的译者心理
2.1 译者的再创造
2.2 再创造的心理条件
第三节 译者的翻译动机
3.1 认知需要
3.2 审美需要
3.3 自我实现的需要
3.4 外在诱因
第四节 译者风格与审美机能
4.1 风格的定义
4.2 审美差异
4.3 个性审美差异与翻译风格的形成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精神需求:古代佛经翻译与中华文化心理建构
第一节 汉末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状态
第二节 佛经翻译活动与读者精神需求的互动阶段
第三节 佛教理念对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的再建构
3.1 宗教精神成为意识形态内涵
3.2 禅宗:印度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结合
第四节 古代佛经翻译策略与读者大众心理的互相影响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变革动机:中国近现代翻译活动与读者集体意识
第一节 十九世纪初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状况
第二节 西方扩张动机对国人安稳心态的冲击与其求变愿望
第三节 现代文化的翻译引介与中国新文化心理的建构
3.1 民主平等自由理念的引介灌输
3.2 科学精神和科学手段的翻译引介
3.3 个体价值文学的翻译引介
3.4 建构新文化心理的漫长过程――与传统意识形态的融合
3.5 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建立
第四节 翻译策略与读者大众接受心理的相互作用
4.1 近现代翻译代表人物及其翻译策略与读者大众的接受心理
4.2 戏剧翻译策略与大众接受心理的相互作用
4.3 小结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价值取向:中国当代翻译活动与读者大众心理
第一节 翻译活动与读者大众心理需求总趋势解析
第二节 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确立――新中国前三十年
2.1 共产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文学的翻译
2.2 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输出与翻译活动
第三节 翻译为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服务意识――新时期三十年
3.1 流派并进、百花齐放、思潮齐涌的西方哲学与文学翻译――20世纪80年代
3.2 翻译功利性渐显――20世纪90年代至今
第四节 21世纪翻译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与目的性
4.1 翻译坪论大举引介与研究
4.2 实用与功利翻译
第五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译介传承创新:欧罗巴文化心理建构
第一节 欧罗巴文化心理自然童真时期与译介
1.1 民主政治理念译介与欧罗巴文化心理建构
1.2 译介与古代欧罗巴哲学、科学精神建构
1.3 《圣经》翻译与基督精神建构
1.4 翻译与欧罗巴文学品格的早期建构
第二节 欧罗巴文化懵懂叛逆时期与译介
第三节 欧罗巴成熟理性期与文化译介作用
3.1 政治理念的传承、借鉴与创新
3.2 宗教的角色回归与翻译
3.3 翻译传承与文学品格培育
第四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中西文化心理差异:误译的形成机理
第一节 误译的中西文化心理基础
1.1 文化心理的变化和发展
1.2 中西文化心理分类及差异
第二节 文化心理与翻译的关系
2.1 误译
第三节 文化心理角度的误译分析
3.1 从中西思维差异看与译者认知能力有关的误译
3.2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偏好/英美人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偏好
3.3 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英美人偏好分析思维
3.4 中国人注重统一/英美人注重对比
3.5 从文化心理角度看文化性质的误译
3.6 中西价值系统差异引起的文化性质误译
3.7 中西伦理观念差异引起的文化性质误译的分析
3.8 中西情感系统差异引起的文化性质误译
3.9 中西审美价值系统的差异引起的文化性质误译
3.10 文化心理变化对误译的影响
第四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品牌名翻译:文化心理学视角研究
第一节 宏观文化心理视角下的品牌命名与翻译
1.1 文化心理的相似性
1.2 文化心理的差异性
1.3 文化心理的变异性
1.4 小结
第二节 微观文化心理视角下的品牌名翻译
2.1 语音中的文化心理因素
2.2 形式中的文化心理因素
2.3 对象赋予的特殊意义与品牌名翻译
2.4 小结
第三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