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权离我们有多远

人权离我们有多远

  • 字数: 34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曲相霏 著
  • 出版日期: 2015-02-01
  • 商品条码: 97873023921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4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类是健忘的。尽管经历过那么多人权灾难,世人至今仍未真正认识和普遍接受人权。为了每一个人的肉体和灵魂的尊严,人类需要信仰人权。《人权离我们有多远:人权的概念及其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演变》记录了作者曲相霏对人权的独特理解,分析了人权概念在近代中国的发展演变,内容涉及人权原理、人权史、人权文化和人权教育等几个方面,可供人权研究者和每一个关心人权的读者参考。
作者简介
曲相霏,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靠前法研究所副研究员。曾任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瑞典隆德大学访问学者,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人权原理、人权史、靠前人权法,已发表相关文章四十多篇,参与编写教材两部。
目录
引论从人权主体出发的人权概念和人权理论
一、目前的研究状况
二、人权概念中的主体要素
三、人权主体研究的意义与功能
第一章人权主体的历史与辩证分析
第一节古典自由主义人权主体的产生及其特征
一、“人”的诞生——形而上学的人权主体的塑造
二、理性的个体
三、人类中心与个人本位
四、戴着“面具”的人
第二节古典人权宣言里的“人”
一、真实的理想还是虚伪的谎言
二、启蒙思想的局限
三、“分节法”与契约论
第三节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的形式转换
一、人的灾难
二、人的重生与形式上的普遍人权主体
第四节从有限主体到普遍主体的实质转换
一、人权主体的多样性
二、人权的普遍性
第五节对自由主义人权主体观的挑战
一、社群主义的批评及连带权理论的贡献
二、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第二章人权主体的实证考察
第一节人与公民的错位
一、从人到公民
二、困境与灾难
三、公民与世界公民——双重身份的人权保障
四、可欲的未来或乌托邦的构想
第二节人权主体的具体表现形态
一、人权主体中的“类”
二、受障碍人
三、未来人
第三节关于胎儿的宪法地位
一、堕胎问题的争论
二、胎儿宪法地位的模式之一:宪法上的“人”及其生命权保障
三、胎儿宪法地位的模式之二:宪法关系的客体
四、国际人权法中胎儿的地位
五、人的概念及胎儿在我国宪法中的地位
第四节析法人人权主体说
一、法人人权说
二、驳法人的人权主体地位
第五节析集体人权说——以自决权为例
一、自决权的历史发展
二、自决权的主体——集体?个人?
三、从自决权的主体驳“集体人权”概念
附:
一、民族国家的黄昏
二、自决权的未来——在民主宪政的框架下
第六节其他人权主体问题
一、生存权的主体
二、生育权的主体
第三章人权主体与人权体系
第一节主体的人权
一、人权主体的变化与人权清单的扩展
二、作为人权的经社文权利
三、作为人权的连带权——关于发展权的争论
第二节人权的层次与体系
一、有更基本的人权吗
二、人权的层次与体系——以人的尊严权为核心
第四章人权的来源与人权文化
第一节人权从哪里来
一、人权推定的困惑
二、人权的道德意蕴
三、良心与人权
第二节人权与文化
一、文化冲突中的人权
二、文化相对主义v.人权普遍主义
三、人权文化
四、人权信仰
第五章近代中国人权概念的产生与演变
绪论
第一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权语词传入中国
一、“人权”汉字语词的形成
二、“人权”语词在近代中国的开始使用
三、小结
第二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权”概念
引言康梁的人权先声
一、“天”赋人权——接续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权”概念
二、人权的主体(之一)——普遍人权主体
三、人权的主体(之二)——从个人到国家(集体)
四、人权的内容——以“自由”为核心
五、“人权”——救亡与富强的工具
第三节新文化运动前后“人权”概念的发展
引言新文化运动树起“人权”旗帜
一、人权的主体(之一)——个体人
二、人权的主体(之二)——社会人
三、人权的内容(之一)——倡导思想言论自由
四、人权的内容(之二)——第二代人权社会权的兴起
五、“目的性人权”的萌芽与“国家主义人权”的复兴
第四节人权运动中的“人权”概念
引言人权运动的源起与主要内容
一、人权的概念与属性——做人条件说与人权的时间性、空间性
二、人权的主体——普遍的个体
三、人权的内容(之一)——生命权与人身安全是最基本的人权
四、人权的内容(之二)——思想、言论自由是最重要的人权
五、人权的内容(之三)——重视财产权的保障
六、人权与国家、宪法、法治、宪政的关联
七、中国的自由主义人权观
第五节三四十年代的制度性“人权”概念
引言三四十年代的人权追求
一、民权保障同盟的“人权”概念——政治性人权最重要
二、冤狱赔偿运动中的“人权”——冤狱救济权
三、抗战时期“人权运动”中的“人权”概念(之一)——人权就是做人的权利与要求第二代人权
四、抗战时期“人权运动”中的“人权”概念(之二)——“抗战压倒人权”吗
五、中国民主同盟的“人权”概念(之一)——人权的全方位民主化
六、中国民主同盟的“人权”概念(之二)——人权的制度化
七、“革命人权”批判
八、社会化的个人主义人权观与第三条道路
九、小结
第六节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人权主张——以《新华日报》中的“人权”为主
引言中国共产党的人权口号与人权立法
一、民主追求
二、人权的主体——人民
三、人权的内容(之一)——人身权与广泛的自由权
四、人权的内容(之二)——民主政治权
五、人权的内容(之三)——经济社会权
六、小结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人权”概念——阶级性人权
结语理解人权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