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

诺贝尔奖获奖作家海明威代表作,黄源深与汤伟译本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作者: (美)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著;黄源深,汤伟 译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4476918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39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老人与海》讲述了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鱼的搏斗故事,他出海八十四天一无所获,但并未绝望,最终钓上了一条大鱼。他和大鱼在海上搏斗了三天,才将鱼杀死,并将其绑在小船的一侧。归程中大鱼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回港时就只剩下了脊骨和尾巴。
除了《老人与海》,《老人与海(海明威中短篇小说精选)(精)》另收有《乞力马扎罗的雪》等十一篇欧内斯特·海明威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
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20世纪伟大作家之一,“迷惘的一代”作家代表,“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对20世纪英美小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生性喜欢冒险,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于1961年饮弹自尽,结束了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代表作品有《乞力马扎罗的雪》《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等。
黄源深,英语文学学者,翻译家,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译协理事。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主任。译有《简·爱》《老人与海》等,曾被澳大利亚政府授予“杰出文学翻译奖”。
汤伟,笔名小二,毕业于清华大学,获美国弗吉尼亚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译有《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说自选集》等。
目录
老人与海
白象似的群山
大双心河(一)
大双心河(二)
弗朗西斯·麦康伯短暂的幸福生活
乞力马扎罗的雪
杀手
世上的光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一天的等待
印第安人营地
在异乡
摘要
【序言/后记】导 读1936年4月,海明威在《乡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碧水之上:海湾来信”的散文,其中有一段记叙了一个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捉到一条巨大的枪鱼,但后来鱼的大部分却被鲨鱼吃掉的故事。早在1939年,海明威搬到古巴时,他就开始计划以此为素材,写一篇情节完整的故事放到他的某个小说系列中。(实际上,他去世后,这个系列里其他的篇目作为《海流中的岛屿》的一部分被发表出来。)1951年初,海明威终于开始在他哈瓦那附近的家中创作《老人与海》。1952年独裁者巴蒂斯塔将军再次发动政变上台。1945年联合国建立。1949年苏联成功地爆炸了一颗原子弹。1945年至1952年杜鲁门总统任职期间,美国奉行抵制苏联扩张的政策,于1947年提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1950年美国还参与了朝鲜战争;从1950年开始,参议员约瑟夫·R.麦卡锡宣称要清查美国政府中的共产主义活动;美国人口的迅速膨胀和战后经济的繁荣刺激了整个国家的消费。《老人与海》虽然创作于这一时期,却在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之外(或说在边缘上)。1952年,海明威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人不会交好运。第八十五天,老人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枪鱼。老人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血腥的踪迹,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枪鱼只剩下一付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孩子来看老人,他认为老人没有被打败。那天下午,老人在棚屋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这是圣地亚哥的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通过圣地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这篇小说的确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某一阶段的普遍模式,这种模式甚至在现在的发展中国家还可以看到。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农业国古巴,传统的渔业文化(和工业化世界隔绝,贴近自然,脱离现代技术,受庞大的家族和紧密联系的村落的约束)开始受到捕鱼产业(依赖工业化的世界,不顾或忽视环境,依靠机械设备获取利润,受庞大的家族和地方村落的约束较少)的冲击。在《老人与海》里,一方面,海明威把圣地亚哥描绘成一个一心一意将捕鱼手艺与自身身份、行为准则和自然法则完美结合在一起的渔民;另一方面,海明威刻画了一些奉行实用主义的年轻渔民,他们把鲨鱼肝卖给美国的肝油产业,用这些利润购买摩托艇及其他机械设备,把捕鱼全然当作改善物质生活的一种手段。圣地亚哥的个人经历也有几分表现了全球化的进程,正如评论家安琪·卡佩兰和比克伏特·斯尔崴司特所指出的,圣地亚哥在文化上是西班牙人,因此是一个欧洲人。他出生在加纳利群岛,经常到非洲沿岸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代表非洲。作为到古巴的移民,和许多从欧洲过来的西班牙人一样,他同时又是一个古巴人(他墙上的科伯圣母像暗示了这一点),一个美洲人。圣地亚哥来到新世界时还带着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如献身子手工艺,接受自己在自然法则中的地位等等,他把这些价值观和明确的美国式的想法结合起来,根据那套可以维持个人生活的独立而个性化的行为准则生活。这篇小说真的很有普遍意义,因为它考虑到作为一位老人的苦境:要与年龄、贫穷、孤独和死亡斗争来努力维持他的身份和尊严,要重新确立他在生活圈中的名声,要与那些他爱的人和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的人保持良好的关系。最终,圣地亚哥英雄式的斗争不仅挽救了他自己,也鼓舞了他周围的人,并使他们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小说以写实手法展现了捕鱼老人圣地亚哥在重压下仍保持的优雅风度,这个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人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对于《老人与海》这部被译成几十种文字的作品,海明威自己认为“是这一辈子所能写出的最好的一部作品”。圣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的象征: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了,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是“硬汉”。“硬汉”是海明威作品中经常表现的主题,也是作品中常有的人物。他们在面对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打击时,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视死如归,他们尽管失败了,却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有着胜利者的风度。海明威的前一部小说《过河入林》发表于1950年,是一部具有象征意义的爱情小说,融入了当代人对战争的思考,却遭到评论界的质疑。海明威,像圣地亚哥一样,需要一个巨大的成功来重新确立他的名声。1952年他第一次在《生活》杂志上发表了《老人与海》的完整版。随后这篇小说成为“每月一书”俱乐部的精选品和最畅销的小说。它迅速获得评论界的认可,在1953年为海明威贏得了普利策奖。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1958年这篇小说被拍成电影,由斯宾塞·特罗丝主演。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