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一个人,不老的生活方式

一个人,不老的生活方式

你可以生病,但是你不能成为病人。思考人生如何落幕,就是在思考你今天要怎么活。我真正的心愿是什么?想清楚了,你就知道怎样利用剩下的时间,也一定会活得十分充实。
  • 字数: 2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作者: (日)吉泽久子 著
  • 出版日期: 2017-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535003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5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对我来说,独处时光与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两件事情。吉泽久子教你的幸福法则:与其计算失去的,不如去珍惜现有的幸福。利用独处的时间可以抚慰自己、审视自己。能够面对孤寂,就会了解自己追求什么才会快乐。不要忽视美丽的事物。因为不互相依赖才能建立真正的友谊。做不到的事可以借着转念或动脑筋来克服,并且从中找到乐趣。认清自己的能力,做每一件事都量力而为。不被世俗定见所束缚,自由自在作自己。“人际关系的储存”和“欲望的整顿”是迈向老年生活的重要步骤。思考人生如何落幕,就是在思考你今天要怎么活。
作者简介
吉泽久子,生活评论家。1918年生于东京,文化学院毕业后从事速记工作,成为文艺评论家古谷钢武先生的秘书,进而与他结婚。研究日常生活中累积的日本传统智慧和技术,并提出应用在现代生活中的心得。活动触角很广,包括为报刊杂志写作和演讲,著有多本散文集,为如何充实老年生活提供线索。近作有《积极向上》《九十四岁独立自主积极开朗》《那时候的事》等。  
目录
前言/2
序张芳玲"熟年优雅学院"总监/4
第1章无论何时都是依自己的方式创造幸福
经历战争、照顾婆婆、与丈夫永别/17
要成为一个人生活的独立个体/20
依自己描绘的人生设计图过生活/24
放下什么都想做的贪念,专心尽本分/25
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面对未来、珍惜当下/30
凡事不强求,保持开朗是最好的/33
不去计算失去的东西,而多咀嚼现有的幸福/35
不被"人生应当如何"的世俗定见所缚/37
专栏订购美食/40
第2章接受年老的事实,健康幵朗地度过每一天
充分享受单身生活的自由/42
不依赖他人,认真过生活/47
做得到就自己做,不放纵自己/51
……
摘要
等候两年,拜会吉泽久子    本书第一次推出是二〇一四年的冬天,上市不久后我去了东京,在摄氏六度的气温下,原本约好要去拜会吉泽女士,却因为九十六岁的她那几天感到心脏不适而取消见面。一年后吉泽女士在九十七岁时动了心脏手术,而在九十八岁时,也就是二〇一六年的五月,爽朗地在家里接待了我。    你可以生病,但是不能成为病人    吉泽:我九十七岁之前没有生过什么病,动了心脏手术之后,后遗症是有点肺积水,我才开始服用利尿剂,除此我没有别的毛病。    “你可以生病,但是不能成为病人。”这句话曾经是别人送我的,我也送给大家。    今天我们是她的第二批访客,早上是NHK 电视台“当家姊姊”晨间剧来请教她一些昭和初期庶民生活文化的问题,吉泽女士是日本庶民文化专家,加上她的年纪,变成了顾问中的顾问。    吉泽女士对和果子有研究,曾经出版过专著,今天她侄媳妇去为我们购买了一本,质地与风味极好,杯子已经有百年历史,在她尚未告诉我们杯子的年纪之前,我们就不由自主地直盯着杯子,目不转睛。    我原先预备只用三十分钟打扰这位“老”人家,但访谈这天她精神极好,我们聊了一个钟头。帮忙接待的人手有她的侄媳妇,还有小吉泽女士很多岁的森千津。吉泽女士充满热情地介绍森千津给我们认识:“她父亲生前是我们群会的一员,现在换她出席群会,而且对我非常照顾。”她是文化评论家,也是直木奖得主之一森庄巳池的女儿。    读完本书,你会知道吉泽女士的脑子非常清晰,医生对她显影完美的脑子,做出什么评论。我亲身的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首先,她都是自己接听电话,约时间时,她没有停顿就直接说出“下周一、周二都有事情了,目前剩下周三的上午十点”这样的话。再者,吉泽女士跟森千津的开场竟然是跟我们谈日本“3·11”地震时,台湾民间对福冈等地的捐款与各种专业人士组团来帮忙,接着吉泽女士跟我们深深地低头感谢:在此替日本谢谢你们。她不但没有停止与外界互动,也没有因为年纪大了,而认为自己与世界无关,她的思想、生活、写作、工作一直都处于“保持社交”的状态。    社交是日常生活,生活无处不是社交    Q:每年你都有新书出版,对于生命老去你是拥有最多想法的作家,近来你最新的体会是什么?    A:年老是很好的事情,代表你有非常丰富的人生经验、更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所以不要怕老,老是很美好的事情。我们年轻时看夕阳,总是嫌夕阳匆匆,一下就过了。年纪变大,即使夕阳下山是那么短暂,还是感到美好,这就是年龄带来的美好感受。    Q:九十八岁后生活上有什么变化吗?    A:没有太多变化,我还是喜欢一个人住。我甥侄偶尔会过来帮帮我,但是做完事情就回家,我还是一个人睡,我算是仍旧一个人生活,森千津每年从美国回到日本,就住我家,帮我整理家里。我喜欢这样,有人来,但是会走,我可以仍旧自己一个人。    Q:你跟谷中先生生活了三十三年,自他走后,你独居也已经三十三年,这真是奇妙的人生。    A:(笑)过去老公和婆婆在时,我是为了“谷中太太”这身份而活,我送走了老公和婆婆之后,我为了“吉泽久子”而活,我是这样告诉我自己的。    Q:看后面这块黑板,你们家举办的“群会”似乎还在?    A:是,超过五十年了。我先生在世时我们就开始“群会”,起初我们当中有几位男士,例如森千津的父亲森庄巳池,但是男性纷纷过世之后,现在清一色是女的。我们进行的方式,不像读书会,不是针对某本书各自发言。我们采取轮流报告,每次由一位成员,将他的文化研究做成报告,跟我们分享,我认为这样才能有效学习。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她们还是来家里聚会。    Q:四十多岁时,你婆婆搬来同住,后来她得了失智症,你可以谈谈吗?    A:我婆婆失智时,我先生还得了忧郁症。我是那种要面对就会很认真去面对的人,所以非常辛苦。恰巧,当时我有位朋友古川俊太郎(日本著名诗人,他的作品被收录在小学课本里)住在附近,他妈妈也发生失智的事情,于是他写了一篇《我的奶奶是外星人》。我读了之后就顿悟了,因为他写道:“失智的人只是说外星人话罢了。”所以我只要也用外星人话响应就好。    Q:你最难忘的回忆是什么?请不要勉强回忆,简单回答我没有关系。    A:(吉泽女士和森千津对看了一下,一起思索)应该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空袭。    (森千津拿出吉泽女士其中一部作品《27 岁的空袭日记》放到我们面前。)    今天你很难想象,没有食物吃是怎样的光景。那个时代,光是为了吃,为了生活用品,你怎样去筹措?你怎样活下去?生存变成每天的挑战。那是我最深的记忆,也给予我最大的力量。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怎样在空袭时,想办法给一家人弄吃的。当你必须想尽办法时,这就成为你生活的力量。有不少年轻女性读了这本书,因为“很难想象”战争的残酷,于是告诉自己:“那么今天我的困难实在不算什么。”    Q:冒昧请问,你有庆祝生日的习惯吗?    A:(微笑)森千津会每年写卡片给我,其他社团、出版社就寄花篮,以今年来说,一月生日时,花篮多到放不下。主妇之友(就是授权本书给我们的出版社)给我的花篮,等花谢掉之后,留存了一只银柳,我看了好喜欢,我栽种到盆栽里,现在长大了,我好快乐。    我在书里也写到这方面,观察动植物是我的乐趣,而且会给我活力。就像很久以前,水果吃完后,我喜欢把核丢到后院的土里,后来长出果树,看见冒出杏桃、柿子树,多么惊喜。    吉泽女士最后主动提出,想要给台湾的长者朋友以下的话:    断绝社交的人老化最快。    老后,不要不收拾家里,不要因为家里脏乱,而害羞邀请别人到家里聚会,你要整理家里,清爽大方,让别人来看你,不要切断你的社交生活,你要让家里有活力。我已经九十八岁,我家仍保持五十年以上的群会,请大家也要这样保持社交生活。    如果我身体不舒服,我会躺在房间休养,这时若有人说要来照顾我,我就让人来照顾我,这仍然是社交的一种,我感到房子里有人走来走去,这样对我很好。    预备离开吉泽女士家时,我蹲在门口穿鞋子,由于我近来发胖不少,弯腰时顿时感到身躯迟钝,内心正感到不舒爽时,站在我旁边看我穿鞋的吉泽奶奶,突然举手用力拍了我的手臂,说:“你保持健康啊!”    每回我想起这画面就哭笑不得。    每一站都走过了,吉泽女士真诚的熟年创作    日本书店里常见吉泽女士的作品被放成一个小书区,我们研究了几本近作,说真的,几年下来最喜欢的是这一本《一个人,不老的生活方式》。    丈夫过世后,超过三十年独居的生活,充满了中年迈入熟年的单身传奇。我记得群会成员之一阿部绚子提起过:“我六十几岁时,跟大我二十七岁的吉泽老师说我感到自己体力退步、意志消沉,吉泽老师臭骂我说:‘你在讲什么?我在你这个年纪,充满了活力,干了很多事情呢!’”这本书对于熟年如何独处,以及独处的重要性,有非常深刻的论点。    对于期待“人生走到最后,希望自己能自理一切,健康地活到善终”的人,吉泽女士的生活方式和她的思维,会带给你很大的鼓励,以及明确的指引。    本书另一个重点是:吉泽女士给予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以后的人,各有一段过来人的传授,不但对读者个人来说受益无穷,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年龄的人,在生理变化下,需要做什么调整,以拥抱新的生活乐趣。    她用自己的经历来说明:她四十多岁与婆婆同住。六十多岁要照顾失智的婆婆,接着丈夫和婆婆相继过世。七十多岁她工作满档,从事写作、演讲、社团活动;同时她发现身体不如从前,开始调整生活方式。八十多岁她认知衰老的事实,更加珍惜生命还有的光阴,她更确信每一天应该用心去过生活。她逻辑清晰地描述每十年的变化,这部分提供给各种年龄的读者很大的指引:我们由一位在细腻观察岁月中自身怎样变化的作家,来提前明白未来我们可以拥有的美好生活是什么(我不会说“提前明白我们会面对什么问题”,我一点也不觉得因老化而带来的“改变”,是“问题”,我同意吉泽女士所讲的,“改变”就是让生活继续美好,或更美好的“礼物”)。    我在阅读这本书时,相当惊讶她的健康状况,不只是因为书中专访脑科医生,证明她的脑细胞活跃,还包括她怎样用放大镜观赏院子里的小花、嫩草,那种对生活情趣营造的能力;以及她的“组织能力”,她维持着不同社团的关系,并保持演讲和阅读的习惯。所以,论脑子她是活跃的;论心,她是年轻的。    吉泽女士的这句话请好好品尝:“享受独处和社交,这两件事情对我好重要!”这是两件相反的事情,但是一样重要。越成熟的人,越不会把自己孤立,但是也不会无端去倚赖他人。    如何处理内心的感受,吉泽女士也大幅地分享。针对亲人的离去,她说:“与其为过去感叹,不如珍惜当下,开心地生活。”面对独居的事实,以及望着未来还很漫长的路,她说:“每隔一段时间,问自己真正的愿望是什么?想清楚,你就知道怎样利用剩下的时间,也一定会过得很充实。”谈论到人生,我们常会读到老生常谈的论调,但是吉泽女士讲的话就是很有韵味,很有新意,而且带着让人可以向前走的希望。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