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二辑)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二十二辑)

  • 字数: 34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徐中玉,郭豫适 主编 著
  • 出版日期: 2007-03-01
  • 商品条码: 9787561740316
  • 版次: 0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7
定价:¥21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指的是中国固有(亦即未受“五四”以来全盘西化潮流影响)的文学理论,从中国传统滋生。而传统中国的历史文化,与西方大不相同。得自西方历史文化的理论,固然有其放诸四海而皆准的部分,但是大部分所谓规律,是从研究西方历史文化而来,一旦施诸中国,显而易见,必有不合。然而奉此类“规律”为天经地义者,大有人在。若是泰西之“履”于华夏之“足”有不适合之处,则不假思索,操刀一挥,削足以适之。在此辈看来,从事中国文学研究,文字可以一知半解,体制、格律之类可以一片茫然,“理论”却不能不讲,因为若无理论,又如何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深层?循至末流,离开了西方的概念框架与名词术语,根本无法说话,因为整个话语系统本由西力,而来,久假不归,便成了我所固有之物。 数十年来的中国学术史表明,这一以西范中的“比量”之法用得愈过,与中国的“本等实相”(借用佛家唯识宗语)相去即愈远。受病之源在于历史文化自觉的缺乏,而缺乏此自觉的原因,则在一元论的世界观。在一元论者心目中,人类文明尽管外表看来千差万别,但必趋于同一方向,只是有迟速之异而已,因为有大力者(如上帝、生产力、世界精神、普遍理性、历史辩证法等,各派哲学看法不同,但为纲维世界的大力者则一)在潜运默化,非人力所能阻止。世界文明的发展模式既为一元,各上层建设当然也有相同的发展规律,西方文明一马当先,进步最速,人类的普遍规律、共同道路,便不能不求之于泰西了。
目录
专论   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与历史文化的自觉 先秦《诗》学   试论《毛诗小序》的诗旨比附及其对后世“寄托”艺术的影响   论西周王室献诗制度与古典诗学讽谕传统的形成   从意象链看《诗·召南·草虫》的礼俗内涵 汉魏晋南北朝文论   “发愤”:“诗言志”向“缘情”说发展的枢纽   魏晋南北朝唐五代文论注释拾补   魏晋时期文学自觉说的省思   南朝性灵说与大乘涅?学——文学“性灵说”探源之一 唐宋文论   意格理论:唐代诗学理论的创作论体系 韩愈“以文为戏”论 论苏轼“平淡”诗美观之实质 从《瀛奎律髓汇评》看唐宋诗之争 明清文论 明代格调论的余波——赵宦光《弹雅》及其“声调”说   李渔的小说理论浅探   试析钱谦益的“弁州晚年定论”——兼及钱钟书对“定论”的评价   “义法”之法——兼论姚鼐论文的方法 学术史   关于“文章学”与“文学批评”的思考   朱自清《诗言志辨》的写作背景及其学术意义   通经脉、开资源、存生命——徐复观对《文心雕龙》与古文家关系之疏解   二钱诗学之比较:《梦苕庵诗》与《槐聚诗存》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从王国维、胡适到钱钟书   试析钱基博钱钟书父子文学观之异同——以《哀江南赋》的研究为例   20世纪宫体诗研究述略   20世纪公安派文论研究述略 通论   “意在笔先”与“意随笔生” 古代文学理论研宵   “文如其人”论析   论“味”的审美价值   诗文何为“工”?——古代文论中的“工拙”论析 域外中国文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