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十进侗寨

十进侗寨

  • 字数: 26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吴正光 著
  • 出版日期: 2013-09-01
  • 商品条码: 978730233700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0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十进侗寨》作者吴正光本是湖南凤凰苗族人,却一生在贵州从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对侗族的村寨文化情有独钟。二三十年前,参与组织在北京举办《贵州侗族建筑及风情展览》,将展厅当作“侗寨”,展示侗族风情,把“侗族建筑及风情”合在一起保护、研究和展示。用当下时髦的话来说。把村寨建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在一起,进行整体性保护、研究和展示。如今,“增冲鼓楼”、“地坪风雨桥”早已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侗族大歌”也已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批侗族村寨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回首三十多年来,在侗族村寨进进出出的经历,重读当年留下的日记,感觉到是一种享受。将《侗寨调查日记》整理出来,是想回顾,他“这一生一世”,与侗族村寨文化有过“一段难分难舍的时光”。
内容简介
《十进侗寨》作者吴正光在贵州从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50年,数十次深入侗族村寨调查,每次都有日记,从中挑选了时间较长、目的明确、意义重大、成果显著的十次,加以整理。从中可见,“增冲鼓楼”、“地坪风雨桥”,早已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侗族大歌”,也已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批侗族村寨,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最近,年过古稀的作者,再次探访曾经访问过的侗寨,探望31年前在侗族村寨结识的朋友,记录现在的变化。几十年来的侗寨调查日记――《十进侗寨》是实实在在的侗族民俗调查实录,具有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吴正光,湖南凤凰苗族人,1963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历任贵州省文化厅文物处处长,贵州省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编著及主编的主要著作有《贵州侗寨鼓楼风雨桥》、《贵州古建筑》、《中国古建筑文化之旅·贵州》、《郎德上寨的苗文化》、《西南民居·苗族民居》、《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屋里屋外话苗家》等。
目录
一进侗寨(1981年6月2日-21日)
调查村寨建筑及文化活动,探索村寨建筑与侗族风情的关系。

二进侗寨(1983年3月25日-4月4日)
调查侗寨鼓楼的保护情况,了解侗族村民对于侗寨鼓楼的特殊感情。

三进侗寨(1984年10月11日-18日)
深入调查侗寨鼓楼,研究“鼓楼文化”,协商征集一座鼓楼,搬到贵阳落户。

四进侗寨(1984年12月12日-29日)
陪同文化部文物局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古建筑专家、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的专家考察侗族建筑及风情,为举办《贵州侗族建筑及风情展览》做准备。

五进侗寨(1985年2月9日-3月6日)
陪同中宣部宣传局和文化部文物局领导、北京民族文化宫展览馆的专家等考察侗族建筑及风情,为开展民族村寨调查保护工作、将侗族建筑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办好《贵州侗族建筑及风情展览》,聆听领导指示及专家意见。

六进侗寨(1987年10月1日-6日)
陪同文化部文物局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古建筑专家考察侗族建筑,研究如何保护、维修“增冲鼓楼”、“地坪花桥”等问题。

七进侗寨(1987年11月22日-26日)
陪同中国出国文物展览公司摄影师考察侗族建筑及习俗,为出国展览做准备。

八进侗寨(2000年4月17日-25日)
考察三门塘,了解“北侗”地区的建筑文化与侗族风情,与“南侗”地区作比较。
九进侗寨(2006年9月10日-19日)
陪同国家文物局派遣的清华大学教授考察侗族乡土建筑,为确定《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推荐名单重设项目》准备材料。

十进侗寨(2012年10月26日-11月4日)
探望三十一年前在侗族村寨结识的朋友,了解三十一年来的变化。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